《永遇乐·赋嘉州凌云寺大佛》
时间: 2025-01-04 10:35: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赋嘉州凌云寺大佛
作者:常燕生
龙猛何年,凌云飞上,岩翠深处。近倚离堆,遥连雪岭,二水回护。平押两界,威临八国,人说韦皋节度。想当年筹边事了,几回俯仰今古。千秋事往,英雄不见,剩取空江烟树。倦客登临,故园回首,泪洒青衣雨。苔分轮顶,潮侵趺座,佛也悠悠无语。凭谁问云冈巨制,尚如旧否。
白话文翻译
在龙猛的年代,佛像像是在云中飞翔,位于翠绿的山岩深处。它近邻离堆,远眺雪岭,周围有两条河流环绕。佛像威严地俯视着八国,大家都说这是韦皋的节度使。想当年,边境事务早已了结,多少次我俯仰古今,感慨万千。千年的历史已经过去,英雄们已不再,只剩下空旷的江面和缥缈的树影。倦怠的游客登上高处,回首故乡,不禁泪洒衣衫。苔藓覆盖了佛像的顶,潮水侵蚀了佛座,佛像依旧静默无语。谁能问云冈的伟大雕塑,是否依然如故?
注释
- 龙猛:指历史上的某个时代,可能与佛教文化的传播有关。
- 凌云寺:寺庙名,常指供奉佛像的地方。
- 韦皋:历史上著名的边疆节度使,象征着威严与治理。
- 千秋事往:意指历史的变迁,英雄人物的消逝。
- 青衣雨:青衣指的是青色的衣衫,形容诗人的忧伤与惆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燕生,近代诗人,以其精致的诗词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社会的变迁与人们的情感,融合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永遇乐·赋嘉州凌云寺大佛》创作于一个对历史与文化有深刻反思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嘉州大佛的描写,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永遇乐”作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沉思与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开篇提到“龙猛何年”,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历史的回顾中,佛像的高大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神圣感。诗中“倦客登临,故园回首,泪洒青衣雨”的描写,传递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过往的无尽追忆。诗人通过佛像的悠然自得,反映出对人类历史的思考,感叹英雄的逝去与历史的无情。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修辞,使得历史与现实交融,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又感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龙猛何年:引出历史的思考,暗示过去的辉煌。
- 凌云飞上,岩翠深处:形象描绘大佛的威严与所在的环境。
- 近倚离堆,遥连雪岭:呈现大佛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 二水回护:象征保护与环绕,增强佛像的神圣性。
- 威临八国,人说韦皋节度:强调其影响力与历史地位。
- 想当年筹边事了:对当年伟业的追忆。
- 千秋事往,英雄不见:感叹历史人物的消逝。
- 剩取空江烟树:表现孤独与无奈。
- 倦客登临:表达诗人内心的疲惫。
- 泪洒青衣雨:情感的流露与对故乡的怀念。
- 苔分轮顶,潮侵趺座:描绘佛像的沧桑与自然的侵蚀。
- 佛也悠悠无语:佛像的沉默象征着一种超然的智慧。
- 凭谁问云冈巨制,尚如旧否: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佛像比作云中飞翔的存在,提升其神圣感。
- 拟人:佛像“悠悠无语”,赋予其思考的形象。
- 对仗:如“平押两界,威临八国”,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嘉州凌云寺大佛的描写,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诗人以佛像为媒介,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现实的感慨,揭示出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面临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佛:象征着信仰和永恒的智慧。
- 江烟树:代表着历史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
- 倦客:象征着每一个在历史中迷失的个体。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龙猛何年”中的“龙猛”指代什么?
- A. 佛教
- B. 历史的某个时期
- C. 自然景观
-
“倦客登临”中“倦客”意味着什么?
- A. 旅行者
- B. 忧伤的诗人
- C. 佛教徒
-
诗中提到的韦皋是何种身份?
- A. 诗人
- B. 节度使
- C. 僧侣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早发白帝城》(李白)与《永遇乐》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更为直接,后者则通过历史与自然的结合,展现了深邃的哲思。
参考资料
- 常燕生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