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其七 寿卞母吴岩子》
时间: 2025-01-06 12:57: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廿四桥边,玉钩斜畔,江梅开早。
秀结兰闺,扫眉才子,颂就椒花好。
宣文纱幔,令晖香茗,此日彩鸾名噪。
泛江湖青帘白舫,领袖香奁人老。
中郎有女,二乔得配,仙令结缡双妙。
大茂山灵,都经游屧,十样笺频草。
嘉平设帨,清宵丝竹,春入妆楼寒峭。
问筵上麻姑擗酺,有无鸟爪。
白话文翻译:
在廿四桥旁,玉钩斜斜地挂在边上,江边的梅花早已盛开。
才子佳人的情谊在兰闺中绽放,赞美椒花的美好。
宣文的纱幔下,阳光洒下香茗,今天彩鸾的名声传遍四方。
在江湖上泛舟,青帘白舫,带着香奁的老者慢慢划过。
中郎有女,二乔得以成配,仙人下令结成双妙的姻缘。
大茂山的灵气,已经游走在山间,十样笺纸频频书写。
嘉平时节设宴,清夜里丝竹声起,春天悄悄地进入妆楼,带来寒意。
问筵间麻姑是否在庆祝,有没有鸟儿的爪痕。
注释:
- 廿四桥:指的是扬州的廿四桥,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
- 玉钩:比喻美丽的景色或装饰。
- 江梅:江边的梅花,象征着早春的到来。
- 兰闺:泛指女子的闺房,象征着温婉和雅致。
- 椒花:指椒树的花,象征着美好、芬芳。
- 香奁:盛放香料的盒子,象征着美丽和珍贵。
- 中郎:指年轻的男子,常用于古代的文人或官员。
- 二乔: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美女王异和甄氏。
- 十样笺:指十种不同的书信纸,象征文人的雅趣。
- 麻姑:传说中的长寿女神,象征祝福和长寿。
典故解析:
- 二乔得配:传说中的美人,指王异与甄氏,分别为曹乔与周瑜的配偶,象征着美满的姻缘。
- 麻姑擗酺:麻姑是道教中的长生不老的神仙,擗酺指的是在宴会上庆祝,寓意长寿与吉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清标,明代诗人,字君实,号少华,江苏人。以词风清丽著称,擅长描绘山水与人事,作品传达出浓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
《永遇乐 其七 寿卞母吴岩子》写于明代,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景色和人事,抒发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与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永遇乐 其七 寿卞母吴岩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氛围。诗的开头便以“廿四桥边”的美丽景象引入,描绘了早春梅花的盛放,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接着,诗人通过描写才子佳人之间的情感,展现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向往。
在对春天的描写中,诗中频繁出现的“香”字,反映了春天的气息和生活的美好。作者用“青帘白舫”来描绘江湖的宁静与优雅,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通过对中郎之女的描写,表达了对美满姻缘的祝福,既有对爱情的向往,也有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强烈的共鸣,既有对春天的赞美,也有对人情的温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梁清标成功地传达了对生命、爱情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廿四桥边,玉钩斜畔,江梅开早。
描绘廿四桥边的美丽风景,梅花绽放早春的气息,象征着新的开始。 -
秀结兰闺,扫眉才子,颂就椒花好。
才子佳人在兰闺中相遇,互相欣赏,赞美彼此的美好。 -
宣文纱幔,令晖香茗,此日彩鸾名噪。
在轻柔的纱幔下,阳光洒下,香茶飘香,今天的聚会声名远扬。 -
泛江湖青帘白舫,领袖香奁人老。
在江湖上游玩,青帘白舫,带着香奁的老者悠然自得。 -
中郎有女,二乔得配,仙令结缡双妙。
中郎有女子,二乔得以成配,寓意美好的姻缘。 -
大茂山灵,都经游屧,十样笺频草。
在大茂山上游玩,频频写下诗句,展示文人的风雅。 -
嘉平设帨,清宵丝竹,春入妆楼寒峭。
在嘉平设宴,清夜里丝竹声起,春天悄悄进入妆楼,带来寒意。 -
问筵上麻姑擗酺,有无鸟爪。
在宴会上问麻姑是否在庆祝,象征对长寿的祝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江梅开早”比喻春天的到来。
- 拟人:如“春入妆楼寒峭”,赋予春天以人的特征,表现其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生命、爱情与美好未来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廿四桥:象征美丽的景色与历史的厚重。
- 江梅:象征着生命与希望的开始。
- 兰闺:象征温婉与雅致的生活。
- 香奁:象征珍贵和美好的事物。
- 二乔:象征美满的爱情与姻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永遇乐 其七 寿卞母吴岩子》是哪位诗人的作品?
A. 李白
B. 杜甫
C. 梁清标
D. 苏轼 -
诗中提到的“二乔”指的是:
A. 兄弟
B. 美女
C. 英雄
D. 诗人 -
“廿四桥边”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山水
B. 城市
C. 江边
D. 沙漠
答案:
- C. 梁清标
- B. 美女
- C. 江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人间的愁苦。
- 李白的《庐山谣》: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庐山谣》与《永遇乐 其七》: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前者更偏向于对自然的崇高与自由的追求,而后者则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温暖。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情感与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