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吴坊本事和漱玉》
时间: 2024-09-19 20:49: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永遇乐 吴坊本事和漱玉
作者:况周颐 〔清代〕
惨碧山塘,画船只在,消泪多处。坐柳移尊,凭梅驻笛,相见应暂许。红罗嫌窄,金玲愁重,底是妒花风雨。最惆怅,惊鸿散后,梦云更迷春侣。可怜昨夜,画楼西畔,望断星点三五。钿小花羞,奁低月怨,歌态谁楚楚。赪鳞难托,红蚕更缚,可奈杜鹃催去。江南客,伤心第一,四弦倦语。
白话文翻译:
山塘水色惨淡,画船停泊在此,泪水消散的地方很多。坐在柳下,杯中酒慢慢移动,倚着梅树吹笛,想见面时只能暂时相许。红罗裙嫌窄,金铃心中愁苦,究竟是妒恨花儿在风雨中娇媚。最让人惆怅的,是惊鸿飞散后,梦中云雾更迷离春天的伴侣。可怜昨夜,在画楼的西边,目送星星点点,断了数三五颗。钿花羞涩,月下奁低怨愁,唱歌的姿态谁能清楚。红鳞难以托付,红蚕更是缠绕,何况杜鹃催促离去。江南的客人,心伤是最重的,四弦的琴声已是倦怠。
注释:
- 惨碧:形容水色惨淡。
- 画船:装饰精美的小船。
- 柳移尊:坐在柳树下,酒杯轻轻移动。
- 梅驻笛:倚着梅树吹笛子。
- 红罗:红色的罗裙。
- 金玲:金色的铃铛。
- 惊鸿:比喻美丽的女子。
- 钿小花:一种饰物,形状像花。
- 赪鳞:红色的鱼鳞。
- 红蚕:指缠绕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况周颐,生于清代,字子恭,号云鹤庐,江苏人。其作品多描写风花雪月,情感细腻,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风光与个人情感,表现对爱情的渴望与惆怅,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永遇乐 吴坊本事和漱玉》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全词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在描写中,作者运用大量形象生动的意象,如“惨碧山塘”、“画船只在”等,创造出一种忧伤而又美丽的氛围。词中提到的“红罗嫌窄,金玲愁重”,不仅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与愁绪,也暗示着爱情中的种种无奈。
在情感表达上,诗人通过“惊鸿散后,梦云更迷春侣”来表现失去爱情的惆怅与迷茫。诗的最后以“江南客,伤心第一,四弦倦语”作为结尾,将个人情感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令人深感共鸣。整首词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既有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迷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惨碧山塘:描绘了江南山塘的惨淡景象,暗示情感的忧伤。
- 画船只在:画船的停泊给人以静谧的感受,反衬内心的波动。
- 坐柳移尊:坐在柳树下,酒杯在手,展现一种悠闲的状态,但内心却充满愁绪。
- 凭梅驻笛:梅树下吹笛,寄托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
- 红罗嫌窄:红罗裙显得狭窄,象征着情感的束缚与压抑。
- 金玲愁重:金铃的沉重,表现内心的烦恼与忧愁。
- 惊鸿散后:比喻美好的事物已然离去,留下了无尽的惆怅。
- 梦云更迷春侣:梦境中的云雾更显迷离,暗示爱情的虚幻与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惊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她的美丽与脆弱。
- 拟人:如“杜鹃催去”,赋予自然界的声音情感,增强了词的情感共鸣。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钿小花羞,奁低月怨”,增强了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围绕着爱情的渴望与失落展开,抒发了对美好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安,展现出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塘:代表自然与生活的宁静,但又透出一丝忧伤。
- 画船:象征着美好与浪漫,却又因停泊而显得无奈。
- 柳、梅:两种植物,分别象征着柔情与坚韧,反映情感的复杂性。
- 杜鹃:象征着离别与催促,增加了词中的悲情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惨碧山塘”中的“惨”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悲伤
- C. 平静
- D. 愤怒
-
词中提到的“惊鸿”主要指代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一种鸟类
- C. 风景
- D. 月亮
-
“江南客”在诗中代表了什么角色?
- A. 游客
- B. 失落的恋人
- C. 诗人自己
- D. 商人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对爱情的思念,但更显温柔。
- 苏轼《水调歌头》:虽然也有思念之情,但更多的是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与豪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解读》
- 《况周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