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南昌诸友》
时间: 2025-01-17 09:29:4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别南昌诸友
作者:翁卷
衰颜怕被青铜见,
病骨堪同瘦鹤群。
出久并荒幽径菊,
未归长忆满山云。
春风岂识吟人恨,
夜雨频於客舍闻。
万柳百花好时节,
别君愁绪乱纷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
我衰老的容颜害怕被青铜镜子照见,身体虚弱像是病中的瘦鹤。出门已久,荒凉的幽径旁开着菊花,归来时却长久怀念满山的云彩。春风怎么能理解我这吟唱者的愁恨,夜雨总是在客舍中频繁响起。万柳百花正是美好的时节,但离别朋友让我心中愁绪纷扰不已。
注释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青铜见:青铜镜子,古时用来照面的工具。
- 病骨:指身体虚弱的骨头。
- 瘦鹤群:形容自己像瘦弱的鹤群。
- 幽径菊:荒凉的小路旁开着的菊花。
- 满山云:指山上的云彩,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吟人:吟唱的人,指诗人自己。
- 夜雨频於:夜里下雨频繁。
- 客舍闻:在客人的住处听到雨声。
- 万柳百花:形容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
- 愁绪:忧愁的情绪。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中提到的“瘦鹤”“菊花”等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表达孤独和悲伤的情感。此外,诗中流露出的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离别的普遍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翁卷是宋代著名的词人,生于南昌,因其诗词作品常描绘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而受到赞誉。他的作品情感细腻,文笔流畅,擅长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想。
创作背景:这首《留别南昌诸友》写于翁卷与朋友分别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生活的感慨。在这个时期,朋友之间的情谊显得尤为珍贵,离别的愁绪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留别南昌诸友》是一首充满感情的离别诗,诗人在简短的篇幅内,浓缩了对衰老、病痛的无奈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诗的开篇,作者以“衰颜”和“病骨”自谦,暗示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身体也因病痛而虚弱,这种自我贬低的态度,不仅渗透出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也为后文的情感铺垫了基础。
接下来的“出久并荒幽径菊”,将时间和空间的感受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他长时间离开故乡的孤独感,也通过“菊”这一传统的象征,传达出一种坚韧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未归长忆满山云”进一步深化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显示出诗人内心的震荡与纠结。
“春风岂识吟人恨,夜雨频於客舍闻”,这两句引入了自然环境对情感的映衬。春风的到来并不懂得诗人的离愁,而夜雨的声音则反复侵扰着他的内心。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诗人与自然的隔阂,也加深了他心中的忧愁。
最后两句“万柳百花好时节,别君愁绪乱纷纷”,再一次强调了离别的伤感。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诗人与友人却要分别,愁绪愈加纷乱,情感的张力在这里达到高潮。
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自然景象的交融,展现了离别所带来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往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惆怅,体现了翁卷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衰颜怕被青铜见:表达对衰老面容的自卑与不安。
- 病骨堪同瘦鹤群:将自己比作瘦弱的鹤,突出身体的虚弱。
- 出久并荒幽径菊:描绘离家已久,幽静小道旁的菊花,象征孤独和坚韧。
- 未归长忆满山云:思念故乡山云,表达对家乡的眷恋。
- 春风岂识吟人恨:春风无情,不懂诗人的愁苦。
- 夜雨频於客舍闻:夜雨在客舍中频繁响起,增添离别的愁绪。
- 万柳百花好时节:春天万物复苏,正是美好时节。
- 别君愁绪乱纷纷:因离别而心绪纷乱,情感的宣泄。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病骨堪同瘦鹤群”,将自己比作鹤,表达虚弱。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万柳百花”,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春风被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因离别而生的忧愁,展现了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衰颜:象征老年与无奈。
- 青铜镜:表现自我审视与自卑。
- 瘦鹤:象征虚弱与孤独。
- 菊花:代表坚韧与思念。
- 满山云:象征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春风、夜雨:自然环境与情感的映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衰颜怕被青铜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自豪
B. 自卑
C. 恐惧 -
“未归长忆满山云”中,诗人对什么事物的思念?
A. 朋友
B. 故乡
C. 自己 -
诗中“春风岂识吟人恨”体现了诗人对哪种情感的感慨?
A. 快乐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 - 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 《春望》 - 杜甫
诗词对比:
- 《送友人》:李白在这首诗中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愁绪,但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而翁卷的《留别南昌诸友》则更为细腻,情感更加内敛。
- 《春望》:杜甫的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与对友人的思念,与翁卷的诗在情感的深度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选编及注释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论文集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