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
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
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
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
白话文翻译:
阴阳的升降互相催促,谁教我在岁月中渐渐老去?
头上的发髻依然闪耀着光泽,我坐在这里,眼看心中的火焰已冷却成灰。
酥油煎炸的食物在山坂上流传多年,刚从吴江摘来的柑橘也只有半个月的时光。
官场冷清,没有什么理由能让我得到官酒,老妻微笑着为我倒上新酿的酒。
注释:
- 阴阳:指自然界的两种基本力量,象征变化与循环。
- 齿发:指的是人的牙齿和头发,常用来形容衰老。
- 髻珠:指的是发髻上的装饰物,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青春。
- 心火:比喻内心的热情和活力,冷却则象征着失去生气与希望。
- 酥煎:指用油煎炸的食物,具有香脆的口感。
- 官酒:指官场中的酒,象征着权势和地位。
- 醅:酒的意思,这里特指新酿的酒。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阴阳的变化,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衰老感。诗中提到的“官酒”与“新醅”,反映了对官场冷淡和家庭温暖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他在文学、哲学、政治上均有成就,尤以散文和诗词闻名。苏辙的诗风平易近人,常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平凡生活的珍惜。
创作背景:
《冬至日》创作于冬至时节,正值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刻,诗人借此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反映了对亲情与家庭的珍视。
诗歌鉴赏:
《冬至日》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阴阳变化的描绘,引入了人生无常的主题。开头两句“阴阳升降自相催,齿发谁教老不回”,直接抒发了对衰老的无奈与感慨。接下来的两句“犹有髻珠常照物,坐看心火冷成灰”,用发髻上的光泽与心火的冷却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失落。而后两句“酥煎陇坂经年在,柑摘吴江半月来”则通过描绘美食的持久与时令果实的短暂,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迁。最后两句“官冷无因得官酒,老妻微笑泼新醅”,在官场冷清与家庭温暖之间,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珍惜。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使人在品味其中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阴阳升降自相催:描绘自然界的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齿发谁教老不回:感叹衰老的无奈,质问时间的流逝。
- 犹有髻珠常照物:头饰的光泽象征着青春的短暂。
- 坐看心火冷成灰:内心的热情逐渐消失,象征着对生活的失落。
- 酥煎陇坂经年在:美食的持久,暗示生活中的点滴幸福。
- 柑摘吴江半月来:时令果实的短暂,象征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官冷无因得官酒:官场的冷清,表现出对权力的失望。
- 老妻微笑泼新醅:家庭的温暖与爱,成为生活的慰藉。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官场的冷清和家庭的温暖,突显诗人的情感。
- 隐喻:用“心火”象征内心的热情与希望,用“髻珠”象征青春的美好。
- 排比:使用排比结构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间流逝和衰老的感慨,表达了对家庭温暖的珍视,以及对生活中细小幸福的体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阳:自然变化,象征生命的循环与无常。
- 齿发:衰老的象征,提醒人们珍惜时光。
- 髻珠:女性的美丽与青春,象征人生中的短暂美好。
- 心火:内心的热情和理想,象征生命的活力。
- 酥煎:生活中的美好享受,象征家庭的温暖。
- 官酒:权力与地位的象征,表现对官场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阴阳升降”指的是什么?
- A. 自然变化
- B. 人生无常
- C. 时间流逝
- D. 以上皆是
-
“心火冷成灰”中“心火”象征什么?
- A. 生气
- B. 内心热情
- C. 火焰
- D. 生命
-
诗中提到的“老妻微笑泼新醅”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生活的放弃
- B. 对家庭的珍视
- C. 对官场的向往
- D. 对衰老的抗拒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比较苏辙的《冬至日》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苏辙更侧重于家庭的温暖,而李白则更注重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苏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