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乔判官赴福州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扬帆向何处,插羽逐征东。
夷落人烟迥,王程鸟路通。
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
君去凋残后,应怜百越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送别友人乔判官前往福州的情感。诗人询问他扬帆出发向何处去,随着东风驶向远方。远离家乡,少有人烟,通往王程的路犹如鸟儿飞翔。江水在峡谷底部蜿蜒流淌,山色在闽地聚集。你离开后,残余的景象让我怜惜那空荡荡的百越大地。
注释:
- 扬帆:指船只起帆,开始航行。
- 插羽:比喻插上翅膀,随风而行。
- 夷落:指蛮夷之地,偏远地区。
- 王程:指沿途的道路。
- 百越: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代表南方的空旷和人烟稀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逢辰,唐代诗人,官至给事中,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高远,尤擅写送别和山水。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友人乔判官即将前往福州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送别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诗歌鉴赏:
《送乔判官赴福州》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扬帆向何处”引入,表现了对友人出发的疑问与期待,随即“插羽逐征东”则生动地描绘了航行的场景,仿佛能够看到船只在东风的引领下远航,象征着对未来的追求与探索。
接下来的“夷落人烟迥,王程鸟路通”呈现出一种孤独感,诗人在描绘远方人烟稀少的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旅途将是孤独的,而“鸟路”则给予了这种孤独一丝生动的对比,既有自然的灵动,又有对现实的深刻感悟。
“江流回涧底,山色聚闽中”描绘了福州的自然风光,江水蜿蜒,山色苍翠,营造出一幅秀美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生命的脆弱。最后一句“君去凋残后,应怜百越空”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后的深切思念与对故乡的惋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人的祝福,又有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扬帆向何处:开篇问友人即将何去,表现了诗人的关心。
- 插羽逐征东:描写船只乘风向东,展现出奔赴理想与梦想的情景。
- 夷落人烟迥:描绘旅途的偏远和人迹罕至,增添了离别的孤独感。
- 王程鸟路通:对比自然界的鸟路与人世间的道路,表现出自然的自由与人生的束缚。
- 江流回涧底:江水的蜿蜒流动描绘了福州的地理特征,增添了诗的空间感。
- 山色聚闽中:描写闽地的美丽山色,表现出诗人对故土的眷恋。
- 君去凋残后: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惆怅与孤独感。
- 应怜百越空:对空荡荡的百越大地的惋惜,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插羽”比作鸟儿飞翔,生动形象地表现航行的轻快。
- 对仗:如“扬帆——逐征东”,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江流、山色等自然意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传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情感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扬帆:象征着新的开始与追求。
- 夷落:代表遥远与孤独。
- 江流:象征着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山色:表现故乡的美丽与诗人的眷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扬帆”主要指什么? A. 船只起航
B. 追求理想
C. 离别的情感
D. 旅行的准备 -
“夷落人烟迥”中的“迥”是什么意思? A. 遥远的
B. 繁华的
C. 亲切的
D. 空旷的 -
诗中哪个意象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A. 江流
B. 山色
C. 鸟路
D. 夷落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王之涣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 《送友人》与《送乔判官赴福州》:两者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前者侧重于友人的前途,后者则更强调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
- 《刘长卿的诗歌风格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