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朱山人放越州,贼退后归山阴别业
刘长卿 〔唐代〕
越州初罢战,江上送归桡。
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
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
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
白话文翻译:
越州刚刚停止战争,我在江边送你回舟。
南方没有来的人,西陵的潮水已然退去。
空荡荡的城里垂下老柳,旧有的产业春天的苗木已被荒废。
邻里之间相逢的人少了,黄莺和花儿一同寂寥无声。
注释:
- 越州:即今浙江一带,曾是战乱之地。
- 桡:指小舟,古人用桨划行。
- 南渡:指从北方渡向南方。
- 西陵:指长江的一个地名,潮水退去。
- 空城:指战后无人居住的城市。
- 故柳:指老柳树,象征旧日的繁华。
- 旧业:指以前的产业或事业。
- 闾里:指乡里、邻里。
- 莺花:指黄莺和花,象征春天和生机。
典故解析:
此诗通过描绘战后越州的景象,反映了战乱带来的荒凉和人们的离散。诗中提及的越州和西陵等地,曾是历史上多次战争的焦点,作者借此表达对战后宁静生活的向往与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季长,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以诗名世,尤擅长山水和咏怀诗,风格清新,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时期,越州经历了战乱,诗人借送别友人之际,表达了对战后荒凉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送朱山人放越州》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战后越州的苍凉与寂寞。诗人以“越州初罢战”开篇,直接点出时局背景,瞬间拉近了与历史的距离。接着,通过“南渡无来客,西陵自落潮”两句,巧妙地描绘出一幅人烟稀少的画面,仿佛连水面上的船只也因战乱而减少,江水的潮起潮落映衬着人们的心情。“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则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失落感,老柳树在空城中显得格外凄凉,旧业被废弃的苗木仿佛在诉说着繁华已逝的故事。最后一句“闾里相逢少,莺花共寂寥”将诗意推向高潮,黄莺和花儿的寂寥,象征着失去的生机与希望,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孤独与惆怅。整首诗以哀伤的情调,体现了人们在乱世中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以及对过往美好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越州初罢战:指越州刚刚结束战斗,暗示战后的宁静与不安。
- 江上送归桡:在江边送别友人,体现出对离别的情感。
- 南渡无来客:南方没有人来,显得荒凉。
- 西陵自落潮:西陵的潮水退去,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
- 空城垂故柳:空荡的城市中垂下老柳,唤起对往昔繁华的怀念。
- 旧业废春苗:原有的事业已被荒废,春天的苗木也未能长成。
- 闾里相逢少:乡里相逢的人变少,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疏离。
- 莺花共寂寥:黄莺和花儿一同寂寞,象征着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后的城市比作空荡荡的空间,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将春苗拟人化,表达对生命活力的渴望。
- 对仗:如“空城垂故柳,旧业废春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战后生活的感慨和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主题围绕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失落,渴望和平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越州:象征战乱与不安。
- 江上:代表了离别和流动的时间。
- 故柳:象征着过去的繁华与记忆。
- 春苗:象征新生与希望的破灭。
- 莺花: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但在诗中却显得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越州”指的是哪里?
A. 江苏
B. 浙江
C. 安徽
D. 四川 -
“南渡无来客”中的“南渡”意指什么?
A. 向北方迁移
B. 向南方渡江
C. 向东方出发
D. 向西方旅行 -
诗中的“莺花共寂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刘长卿的《送朱山人放越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均表现了送别的主题,但刘长卿更侧重于战后荒凉的感受,而王维则强调友人的志向与前程,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明显的区别。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