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杳杳钟初发,昏昏户闭时。
巢禽投树尽,疲马入城迟。
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
荷锄休带月,亭长竖毛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黄昏场景。钟声初响,天色渐暗,家家户户都已关上门窗。树上的鸟儿都已归巢,疲惫的马儿慢慢走进城里。诗人醉酒高歌,躺在茅屋中沉沉入睡,清晨的阳光透过槿花篱笆洒进屋里。田间的人们在月光下暂时休息,亭长则是眉毛浓密,似乎在守望着这一切。
注释:
- 杳杳:形容声音或景色隐约而远。
- 钟初发:钟声刚刚响起。
- 昏昏:形容天色渐暗,接近黄昏。
- 巢禽:指回巢的鸟类。
- 疲马:疲惫的马。
- 醉唱:喝醉酒后高歌。
- 晓光:清晨的光线。
- 槿篱:槿花围成的篱笆。
- 荷锄:提着锄头,形容农人。
- 亭长:指村庄的长官或管理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剑南,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常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暝》是梅尧臣的一首田园诗,创作于他隐居田园时期。诗中描绘了黄昏、夜晚到清晨的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暝》是一首描绘黄昏和清晨交替的田园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诗的开头“杳杳钟初发,昏昏户闭时”,通过钟声的隐约和夜幕的降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仿佛一切都在归于宁静。接着,诗人描绘了归巢的鸟儿和疲惫的马,突显出一天劳作后的安宁与归宿感。
“醉唱眠茅屋”一句更是表现了诗人放松的心情,轻松自如的生活状态。诗人醉酒后在茅草屋中入眠,既体现了对田园生活的享受,又暗示了对世俗的超脱与放下。随着“晓光透槿篱”的描写,清晨的光线照进屋子,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带来希望与生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自然的描绘,体现了梅尧臣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杳杳钟初发:钟声隐约传来,暗示黄昏时分的宁静。
- 昏昏户闭时:天色渐暗,家家户户关闭门窗,显现出人们的归家安宁。
- 巢禽投树尽:鸟儿归巢,表示夜幕降临,生物归于安宁。
- 疲马入城迟:马儿疲惫地走入城中,象征着一天劳作后的缓慢归途。
- 醉唱眠茅屋:诗人醉酒高歌后在茅屋中沉沉入睡,表现出生活的无忧与自在。
- 晓光透槿篱:清晨的光辉透过槿花篱笆,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到来。
- 荷锄休带月:农人提着锄头在月光下稍作休息,体现了乡村的平静与和谐。
- 亭长竖毛眉:亭长眉毛浓密,给人以威严的感觉,暗示着乡村的管理与守望。
修辞手法:
- 意象:钟声、归巢的鸟儿、清晨的阳光等意象相互交织,展现出一天的更替。
- 对仗:如“醉唱眠茅屋,晓光透槿篱”,形成了和谐的节奏感。
- 拟人:如“疲马入城迟”,赋予马儿以人类的情感与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变迁的敏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自由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宁静的生活。
- 鸟儿归巢:象征着安宁与归属感。
- 疲马:象征着日常生活的辛劳与归宿。
- 茅屋:代表着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 晓光: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杳杳钟初发”中的“杳杳”意指什么? A. 明亮
B. 隐约
C. 嘈杂 -
“巢禽投树尽”中的“巢禽”指的是什么? A. 回巢的鸟
B. 栖息的动物
C. 禽兽 -
诗中表现诗人醉酒后高歌的句子是哪个? A. 荷锄休带月
B. 醉唱眠茅屋
C. 昏昏户闭时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乡村的喧闹
B. 自然的变迁与宁静生活
C. 战争的残酷
答案:
- B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杂诗》王维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与梅尧臣《暝》,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但王维的诗更偏向于山水之间的超脱,而梅尧臣则侧重于田园生活的细腻与真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梅尧臣集》
以上内容便是对梅尧臣《暝》这首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美妙与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