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欧阳永叔中秋邀许发运》

时间: 2025-01-01 14:00:44

看取主人无俗调,风前喜御夹衣凉。

竞邀三五最圆魄,知比寻常特地光。

艳曲旋教皆可听,秋花虽种未能香。

曾非恶少休防准,众寡而今不易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看取主人无俗调,风前喜御夹衣凉。
竞邀三五最圆魄,知比寻常特地光。
艳曲旋教皆可听,秋花虽种未能香。
曾非恶少休防准,众寡而今不易当。

白话文翻译:

看着主人没有俗气的调子,微风中喜爱夹衣的凉爽。
争相邀请三五的圆月,知道它比平常的光辉特别明亮。
美妙的乐曲大家都可以欣赏,虽然秋花已经种下,却没有香气。
曾经不是恶少,休要防备,众人和少数人,现在都不容易应对。

注释:

  • 俗调:指的是平庸、常见的音调。
  • 夹衣:指的是夹在外面穿的衣服,意指风凉时的轻便衣物。
  • 三五:指的是农历的十五(中秋之夜),月亮最圆的时刻。
  • 圆魄:指的是圆满的月亮。
  • 艳曲:指婉转动听的歌曲。
  • 秋花:指秋天盛开的花,虽然种了但未能散发香气。
  • 恶少:指的是不良少年,意指过去的坏行为。

典故解析:

“中秋”是中国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和丰收。诗中提及的“圆魄”与“秋花”象征着中秋的月亮与秋天的花朵,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香山,宋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推崇。其作品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兼具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写于中秋之际,反映了诗人在月圆之夜与友人共聚的愉悦心情,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团圆情景,传达出一种温馨而深邃的情感。开篇以“看取主人无俗调”引入,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欣赏与对美的追求,暗示着聚会的氛围既典雅又不失轻松。接下来的“竞邀三五最圆魄”,直接点明了中秋的主题,圆月象征着团圆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对这一时刻的珍视。

“艳曲旋教皆可听”表达了对音乐的热爱,乐曲的旋律与月光相互辉映,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然而,诗中提到的“秋花虽种未能香”则引入了些许遗憾,虽然秋天的花已种下,但却没有香气,表现了对美好事物未能完全实现的感慨。

最后一句“众寡而今不易当”则深刻反映出诗人对社会关系的思考,面对人际关系的复杂与变化,诗人对此持有一种淡然的态度。整首诗在清新明快的情调中,渗透着对人情世故的洞察,展现出梅尧臣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看取主人无俗调”:赞美主人不流俗的气质。
  • “风前喜御夹衣凉”:在微风中享受夹衣的凉快,表现放松的心情。
  • “竞邀三五最圆魄”:邀请圆月,象征团圆。
  • “知比寻常特地光”:月亮的光辉超越平常,更加明亮。
  • “艳曲旋教皆可听”:曲调优美,大家都可倾听。
  • “秋花虽种未能香”:虽然秋花已种下,但没有香气,寓意遗憾。
  • “曾非恶少休防准”:曾经不是坏人,不必防备。
  • “众寡而今不易当”:社会关系复杂,面对众多与少数的关系,难以应对。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比喻为“圆魄”,美好而静谧。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中秋团圆的赞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圆月(圆魄):象征团圆与亲情。
  • 秋花:暗示短暂的美好,寓意人生的无常。
  • 乐曲:象征欢乐与美好的生活情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无俗调”的主人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
    • B. 春节
    • C. 端午
  2. “圆魄”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圆满的家庭
    • B. 圆满的月亮
    • C. 圆满的生活
  3. “秋花虽种未能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幸福
    • B. 遗憾
    • C. 忧伤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以中秋为主题,表达对月亮的思考与人际关系的感慨,注重诗歌的抒情性与哲理性。
  • 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表现了不同的情感层次与内涵。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