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碧落洞》

时间: 2025-01-01 11:33:36

神仙谁道杳难穷,老俗相传住此宫。

山裂旧分三凫洞,羽飞曾驭九天风。

玉为双阙无尘到,云作丹梯有路能。

谁问稚川何处在,俨然金灶列壶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留题碧落洞
作者: 连希元 〔宋代〕

神仙谁道杳难穷,
老俗相传住此宫。
山裂旧分三凫洞,
羽飞曾驭九天风。
玉为双阙无尘到,
云作丹梯有路能。
谁问稚川何处在,
俨然金灶列壶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神秘的洞穴,传说中神仙难以穷尽。常年的传说称这里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山体裂开,形成了三凫洞,曾经有神仙乘着羽翼飞行在九天之上。这里的宫阙用玉石建成,没有尘埃,云雾形成的阶梯让人能够抵达。谁会问稚川在哪里呢?仿佛金色的灶台就隐匿在这里。

注释

  • 杳难穷:深奥难以穷尽。
  • 老俗:古老的风俗和传说。
  • 三凫洞:指三个飞翔的水鸟所形成的洞穴。
  • 羽飞:指神仙凭借羽翼飞翔。
  • 九天风:指天上的风,象征高远。
  • 玉为双阙:用玉石建成的双重门阙。
  • 云作丹梯:用云彩构成的红色阶梯。
  • 稚川:古代神话中可能指代某种神秘的河流或地方。
  • 金灶:象征仙人的炉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连希元,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他的诗风清新、洒脱,注重意境的营造。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时期,诗人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向往神仙境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留题碧落洞》是一首富有神秘色彩的山水诗,诗中运用大量的自然景物和神话元素,构建出一个理想的仙境。开篇“神仙谁道杳难穷”便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深邃而难以探寻的世界,暗示了神仙的难以捉摸和永恒的追求。接下来,诗人通过“老俗相传住此宫”的描写,表现出古老传说在民间的广泛流传,突显了这个地点的重要性与超然性。

“山裂旧分三凫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个神秘的空间,暗示着神仙的栖息之地。诗中的“羽飞曾驭九天风”则让人想象到神仙乘风飞翔的自由与洒脱,给人一种超越现实的感觉。

后半部分的描写则更加细致,诗人以“玉为双阙无尘到”展现了仙境的洁净与高贵,云梯的意象则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道路。这种用云彩构建的阶梯,既是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结尾的“谁问稚川何处在,俨然金灶列壶中”则进一步深化了诗意,稚川的隐喻让人思考真实与虚幻的界限,而金灶的出现则象征着圆满与富足,最终带领读者走向一个理想的境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神仙谁道杳难穷:神仙的秘密和境界,谁能说得清楚。
  2. 老俗相传住此宫:古老的传说说这里是神仙的居所。
  3. 山裂旧分三凫洞:山体裂开,形成三处像飞鸟一样的洞穴。
  4. 羽飞曾驭九天风:神仙曾经乘着羽翼在九天之上飞翔。
  5. 玉为双阙无尘到:用玉石建成的门阙,洁净无尘。
  6. 云作丹梯有路能:用云彩构成的阶梯,有路可达。
  7. 谁问稚川何处在:谁在乎稚川的去向呢?
  8. 俨然金灶列壶中:仿佛金色的灶台就安静地摆放在这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仙境联系在一起,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玉为双阙,无尘到”,对称工整,富有韵律感。
  • 意象:使用“羽飞”、“云作”等意象,构建出一个充满想象的景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理想的仙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世间繁杂的逃避。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神仙:象征理想与追求。
  • 三凫洞:代表自然的神秘力量。
  • 双阙:象征高贵与纯净。
  • 云梯:象征通往理想的道路。
  • 金灶:象征富饶与圆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俗”指的是什么? A. 古老的习俗
    B. 年轻的习俗
    C. 现代的习俗
    D. 外来的习俗

  2. “云作丹梯”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的困境
    B. 通往仙境的道路
    C. 难以实现的梦想
    D. 人生的选择

  3. 诗中提到的“金灶”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贫穷
    C. 杂乱
    D. 圆满

答案

  1. A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景色,但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李白《庐山谣》:强调神仙境界,表现出更强的个性和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领悟《留题碧落洞》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