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子 登楼》
时间: 2025-01-17 08:42: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六子 登楼
作者: 徐树铮 〔清代〕
怕登楼,困人天气,啼莺阑外句留。
算如梦如尘柳絮,无花无酒清明,踏青旧游。
新声听彻凉州。夜月半含窗影,朝云早上帘钩。
肯暗传,玉郎共春长好,黛眉妆晓,红牙歌笑,
那知一换一番春老,蓦天蓦地閒愁。
谩凝眸,东风不如去休。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登楼时的惆怅与无奈,天气令人困倦,外面传来的莺啼声让人感到惆怅。回想起如梦似幻的春天,柳絮飞舞,清明时节却没有花酒相伴,只能追忆旧日的踏青游玩。新声传来,仿佛听见凉州的悠扬乐曲,夜晚的月光透过窗影,早晨的云彩轻轻拂动帘钩。愿意暗中传递情意,与你共度春光,但黛眉已妆,红牙轻笑,怎知时光匆匆,一转眼春天又老去,忽然间心中又涌起闲愁。望着窗外,东风又何必再留呢?
注释:
- 怕登楼:感到登楼心里有些不安。
- 困人天气:天气让人感到疲惫。
- 啼莺阑外句留:窗外的莺啼声令人留恋。
- 算如梦如尘柳絮:春天的景色如梦如幻,柳絮飘飞。
- 无花无酒清明,踏青旧游:清明时节没有花和酒,回忆旧时的踏青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树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婉约清丽的风格著称,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常借景抒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诗人通过描写登楼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惆怅与对昔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徐树铮在《八六子 登楼》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诗的开头“怕登楼,困人天气”即引入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疲惫,似乎在阻止他去感受春天的气息。随后的“啼莺阑外句留”则通过自然的声音传达了情感的细腻,春日的莺啼声让人感到留恋。
接着,诗人用“算如梦如尘柳絮”来比喻春天的短暂,正如梦一般虚幻,而“无花无酒清明,踏青旧游”则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清明时节原本是踏青游玩的好时光,但如今却无花无酒,只能追忆。
在诗的后半部分,夜晚的月光和晨曦的云影交替出现,展现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在此刻表达了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尤其是“那知一换一番春老”,突显了时间的无情与青春的易逝。最后,诗人用“东风不如去休”总结,似乎在劝诫自己要放下对过往的执念,迎接新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层次,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命的无常,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怕登楼: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安。
- 困人天气:春日的懒惰与疲惫。
- 啼莺阑外句留:外界的声音引发情感共鸣。
- 算如梦如尘柳絮:春景的短暂与虚幻。
- 无花无酒清明,踏青旧游: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新声听彻凉州:对新音乐的欣赏与期待。
- 夜月半含窗影,朝云早上帘钩:描绘时间的流逝。
- 肯暗传,玉郎共春长好:向心上人传递情意。
- 那知一换一番春老:感慨时光荏苒。
- 蓦天蓦地閒愁:突如其来的忧愁。
- 谩凝眸,东风不如去休:放下执念,顺其自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算如梦如尘柳絮”,将春天比作梦境。
- 拟人:春天的莺啼声仿佛在诉说。
- 对仗:如“夜月半含窗影,朝云早上帘钩”,描绘了昼夜变化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青春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生命中难以捉摸的情感和瞬息万变的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莺: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活力。
- 柳絮:寓意春天的轻盈与短暂。
- 清明:代表着春天的传统节日,蕴含着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 月影、云钩:象征时间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怕登楼”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不安
C. 高兴 -
“无花无酒清明”中的“清明”指的是什么?
A. 节气
B. 地名
C. 诗句 -
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A. 自然景色
B. 青春与时光
C. 爱情故事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描写月夜与饮酒,表达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杜甫《春望》:对春天的感慨与对家国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树铮《八六子 登楼》与李白《月下独酌》都有对春天的描绘,但徐树铮更侧重于内心的忧愁与回忆,而李白则表现出对孤独的洒脱与对美的追求。
参考资料:
- 书目:《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文章:《清代诗人的情感世界》
- 诗歌集:《徐树铮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