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冰禅再往湖中》

时间: 2025-01-19 10:06:13

行心宁肯住,南去与谁群。

碧落高空处,清秋一片云。

穿林瓶影灭,背雨锡声分。

应笑游方久,龙钟楚水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冰禅再往湖中
齐己 〔唐代〕

行心宁肯住,南去与谁群。
碧落高空处,清秋一片云。
穿林瓶影灭,背雨锡声分。
应笑游方久,龙钟楚水濆。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宁愿停留在这里,向南而去又能与谁为伴呢?
在碧蓝的天空之上,清秋中漂浮着一片白云。
穿过树林,水瓶的影子消逝,背对着雨声,铁锡的声音也逐渐远去。
你应该会笑我这位修行者,游历了很久,已经变得老态龙钟,像那楚水边的垂钓者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行心:心行,指心灵的活动或心境。
  • 宁肯:宁愿,表示选择。
  • :群体、群居,指交往的朋友或同伴。
  • 碧落:指蓝天或高空。
  • 清秋:清澈的秋天,形容天气明朗。
  • 瓶影:指水瓶的影子,象征清澈与孤独。
  • 锡声:锡器发出的声音,象征清静与孤独。
  • 龙钟:形容年老、衰弱。
  • 楚水濆:楚地的水边,指江河湖泊,表示一种自然环境。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龙钟”一词常用于形容衰老的状态,反映了诗人对年华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约 779—835),字希仁,号清江,唐代诗人,著名的禅宗僧人。他的诗风清新淡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齐己的游历过程中,表达了他作为一名禅僧对孤独的感受与对自然的赞美,反映了唐代文人对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展现出一种淡泊与超然的情怀。诗的开头,诗人设问“行心宁肯住,南去与谁群”,表明他对友情与归属的思考。接着“碧落高空处,清秋一片云”则绘制了一幅清秋的美丽画面,传达出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超脱。在“穿林瓶影灭,背雨锡声分”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孤独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应笑游方久,龙钟楚水濆”则是对自我的调侃,表现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淡然。

整首诗融合了禅的思想,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使得作品充满了智慧和深远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心宁肯住:诗人思索自己是否愿意停留在此处,表达内心的犹豫。
  • 南去与谁群:想象南方的交往,却感到孤独,体现出内心的孤寂。
  • 碧落高空处:描绘了高空中碧蓝的天空,象征着广阔与自由。
  • 清秋一片云:秋天的白云,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穿林瓶影灭:水瓶的影子在树林间消失,暗示诗人对孤独的感受。
  • 背雨锡声分:背对着雨声,象征着与世隔绝。
  • 应笑游方久:自嘲自己游历已久。
  • 龙钟楚水濆:用龙钟形容自己年老,楚水边的生活暗示了对自然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水瓶影与孤独相联系,体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碧落高空处,清秋一片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应笑”表现出诗人的自我调侃和对岁月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自然和时间的主题,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行心:象征内心的流动与选择。
  • 碧落:象征自由与无拘无束。
  • 清秋:代表宁静的心境。
  • 瓶影:象征孤独与内心的反思。
  • 锡声:象征禅意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齐己的“送冰禅再往湖中”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对友谊的渴望
    B. 对孤独的思考
    C. 对自然的热爱

  2. “碧落高空处,清秋一片云”中的“碧落”指的是什么?
    A. 低空的湖泊
    B. 高空的天空
    C. 大地

  3. “应笑游方久”中的“游方”指的是什么?
    A. 游历他乡
    B. 游泳
    C. 游玩游戏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独坐敬亭山》 李白

诗词对比:

  • 齐己的《送冰禅再往湖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但齐己更偏重孤独与内心的自省,而王维则更侧重景色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导读》
  • 《齐己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