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相里秀才自京至却回
夷门诗客至,楚寺闭萧骚。
老病语言涩,少年风韵高。
难于寻阆岛,险甚涉云涛。
珍重西归去,无忘役思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相里秀才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夷门的诗客到来,而楚寺则显得冷清。由于老病,诗人的言语显得有些笨拙,然而年轻时风采却是高雅的。寻访阆岛非常困难,路途险恶,云涛翻滚。希望他珍重西行,别忘了曾经的辛劳与思念。
注释:
字词注释:
- 夷门:古地名,指夷门山,寓意诗人热爱文学的人。
- 楚寺:指楚地的寺庙,象征着幽静与孤寂。
- 语言涩:形容由于年老身体不适而言语不畅。
- 风韵高:指年轻时的风采和气质。
- 阆岛:传说中的仙岛,象征着理想的境地。
- 役思劳:指为追求理想而辛勤努力的心路历程。
典故解析:
- “阆岛”:古代传说中的仙境,常用来比喻理想的生活和追求。
- “楚寺”:可能与楚地的文化背景有关,楚地文化多以诗歌闻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齐己,唐代诗人,号云峰,擅长五言绝句,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齐己在送别友人之际写的,表现了对友人的关怀与对往事的追忆,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深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首句“夷门诗客至”引入了送别的背景,给人一种文学氛围。接下来的“楚寺闭萧骚”则将这种氛围推向一种孤寂的境界,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失落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不仅有对年轻时风采的追忆,更有对老年时光的无奈与感叹,突显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
在“难于寻阆岛,险甚涉云涛”中,诗人以阆岛和云涛象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表达出追求理想的艰难与不易。而最后一句“珍重西归去,无忘役思劳”则是对友人的寄语,既是对他未来的祝福,也是对过去努力的铭记,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友人的关切。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珍重和祝福,也有对自己人生的感叹,体现了齐己的艺术风格和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夷门诗客至:夷门的诗客到来,暗示友人的到来。
- 楚寺闭萧骚:楚地的寺庙显得冷清,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
- 老病语言涩:由于年老身体欠佳,言语变得不流畅。
- 少年风韵高:回忆起年轻时的风采与气质,形成对比。
- 难于寻阆岛:追求理想的阆岛非常困难,象征理想的遥不可及。
- 险甚涉云涛:路途险峻,暗示追求理想的艰辛。
- 珍重西归去:希望友人珍重,安全归去。
- 无忘役思劳:希望他不忘曾经的努力与辛苦。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老病与少年风韵的对比,突显时间的无情。
- 象征:阆岛和云涛作为追求理想与艰难的象征,深化了主题。
- 排比:句式结构相似,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追求的深思。诗人希望友人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珍重自己,同时也不忘初心,铭记曾经的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夷门:象征文人聚集的地方,代表文化的交流。
- 楚寺:象征孤独与清静,反映诗人的内心状态。
- 阆岛:象征理想与梦想,显示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夷门”代表什么? A. 友人的家乡
B. 文人聚集地
C. 诗人的故乡
D. 一座山 -
诗中“阆岛”象征着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梦想
C. 友谊
D. 身体健康 -
诗人在最后一行希望友人记住什么? A. 过去的风采
B. 未来的理想
C. 曾经的努力
D. 生活的乐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齐己的《送相里秀才自京至却回》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同样是送别之作,但齐己更侧重于友人的情谊与人生追求,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上各有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齐己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