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作》

时间: 2025-01-04 07:08:33

乍临毛发竖,双壁夹湍流。

白日鸟影过,青苔龙气浮。

蔽空云出石,应祷雨翻湫。

四面耕桑者,先闻贺有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临毛发竖,双壁夹湍流。
白日鸟影过,青苔龙气浮。
蔽空云出石,应祷雨翻湫。
四面耕桑者,先闻贺有秋。

白话文翻译

初到这儿,毛发都竖起来,双壁之间夹着急流。
白天,鸟影从上空飞过,青苔上弥漫着龙的气息。
遮蔽天空的云从石头中涌出,应该祈求雨水翻涌而下。
四周的农人,早已听到秋天丰收的喜讯。

注释

  • 乍临:初到。
  • 毛发竖:形容惊恐、寒冷或震撼。
  • 双壁:指两侧的山壁。
  • 湍流:急速流动的水。
  • 白日:白天。
  • 鸟影:鸟的影子,象征飞翔和自由。
  • 龙气:龙的气息,象征神秘和力量。
  • 蔽空:遮蔽天空。
  • 云出石:云从石缝中涌出,暗示自然的力量。
  • 应祷:应当祈求。
  • 翻湫:湫为水流,翻湫即指水流翻腾。
  • 耕桑者:从事耕作和桑蚕的人。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龙气”在中国文化中常与龙象征的雨水、丰收和权势有关,体现了古代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和对丰收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齐己,唐代诗人,字景明,号无闷,晚号天竺和尚。他是著名的诗人和僧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作品多以描绘自然和抒发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农耕生活的关心,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诗歌鉴赏

《龙潭作》是一首兼具自然景观描绘与人文情感的诗作。诗中首先描绘了初到龙潭的震撼之情,毛发竖起,双壁夹流,形成一种紧张而又美丽的自然景象。接着,白天的鸟影与青苔的龙气相互映衬,展现了生机与灵动的意象。此处的“龙气”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引发人们对雨水和丰收的渴望,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后两句描绘了云从石中涌出,暗示着自然的神秘力量,诗人由此引发对雨水的祈求,表现出一种希望。最后一句提到的耕桑者,寓意着与自然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民,他们早已听闻秋天的丰收,表达了诗人对丰收的祝福和对农作生活的关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精妙,通过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的交融,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情感,也反映出唐代人们对农业丰收的期待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乍临毛发竖:初到这里,感到惊恐或震撼,毛发都竖立起来。
  2. 双壁夹湍流:在两侧山壁之间,急流奔涌,形成壮观的景象。
  3. 白日鸟影过:白天,鸟的影子掠过,给人以生动的感觉。
  4. 青苔龙气浮:青苔上浮现出龙的气息,象征着神秘和灵气。
  5. 蔽空云出石:遮蔽天空的云从石缝中涌出,暗示自然的力量。
  6. 应祷雨翻湫:应当祈求雨水翻涌而下,表达对雨水的渴望。
  7. 四面耕桑者:四周的农人,早已听到秋天的丰收喜讯。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苔比喻为“龙气”,强调其神秘感。
  • 拟人:云从石中涌出,赋予自然现象以生命。
  • 对仗:如“白日鸟影过,青苔龙气浮”,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爱慕,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潭:象征神秘和力量的地方,意味着自然的魅力。
  • 鸟影:象征自由和生命的力量。
  • 青苔: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灵气。
  • :象征变化和自然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临毛发竖”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惊恐
    • B. 欢喜
    • C. 疲惫
  2. 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敬畏和期盼
    • C. 恐惧
  3. “四面耕桑者”指的是?

    • A. 渔民
    • B. 农民
    • C. 商人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 齐己的《龙潭作》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但齐己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王维则强调了静谧的自然之美,反映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审美取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齐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