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昌父问讯新居之作》
时间: 2025-01-01 12:4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堂经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画不如。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
苦无突兀千间庇,岂负辛勤一束书。
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
白话文翻译:
在上元节的初始,我的草堂刚刚搭建,四周的溪流和山峦画得再美都不如这里。
曾经人们怜惜那位老翁失去了马匹,而现在我自己却高兴于知道哪里有鱼。
我苦于没有壮观的千间屋舍,难道就会辜负这辛勤耕耘的一束书籍吗?
种树十年仍未成材,这颗心却愿意留待百年之后。
注释:
- 草堂:这里指作者的新居,象征着清静和隐逸的生活。
- 上元:指的是元宵节,寓意着新春和新的开始。
- 翁失马:典出《庄子》,讲述因失去马而引发的哲思,暗示人生的无常。
- 知鱼:用于表达对生活的智慧和对自然的了解。
- 千间庇:指的是宏伟的房屋,象征物质的富裕。
- 辛勤一束书:比喻作者的努力与追求,强调精神境界。
- 种木:种树的隐喻,说明培养和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以豪放派词风著称,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他的词风激昂、意象丰富,常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辛弃疾新居落成之际,表达了他对新居的喜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理思考,反映出他在经历了战乱与人生波折后的淡泊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新居落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首句“草堂经始上元初”点明了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新生活的气息。接着,诗人通过“溪山画不如”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暗示自然之美胜过人造之美,体现了诗人向往隐居生活的情怀。
“畴昔人怜翁失马,只今自喜我知鱼”中,诗人用“知鱼”来比喻自己的智慧与心境,表现出对人生的淡然与满足。接下来的“苦无突兀千间庇”,则展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如对精神世界的珍视,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最后两句“种木十年浑未办,此心留待百年余”则是对时间的感慨与思索,诗人愿意为理想和追求付出时间,显现出他对生活的坚持与耐心。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辛弃疾的高远志向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反思,具有浓厚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堂经始上元初:新居建立在元宵节初始,象征着新的开始。
- 四面溪山画不如:四周的自然环境美丽,胜过任何画作,强调自然的优美。
- 畴昔人怜翁失马:引用古典典故,表达人生无常,失去与得到的哲理。
- 只今自喜我知鱼:自得其乐,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满足感。
- 苦无突兀千间庇:感叹自己没有富贵的居所,但不觉遗憾。
- 岂负辛勤一束书:强调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暗示知识和文化的价值。
- 种木十年浑未办:比喻理想的实现需要时间,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 此心留待百年余:愿意等待,为理想和追求付出时间和努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知鱼”比喻智慧与生活的领悟。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加了诗歌的韵律感。
- 引用典故:如“翁失马”,增加了诗歌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新居生活的喜悦,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和精神追求的坚持,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堂:代表诗人的隐逸生活。
- 溪山:象征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 鱼:代表智慧与生活的乐趣。
- 千间庇:隐喻物质生活的富裕。
- 书:象征文化和知识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对新居的感受是: A. 满意
B. 失落
C. 忧伤 -
“翁失马”的典故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幸福
B. 人生无常
C. 财富 -
诗中提到的“种木”象征着: A. 物质的追求
B. 理想的实现需要时间
C. 自然环境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的词作,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 《登高》:杜甫的诗作,描绘自然景色和人生的无常。
诗词对比: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与此诗对比,前者偏重于豪情壮志,后者则更侧重于内心的平和与淡然。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但表达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诗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