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时间: 2025-01-01 13:44:28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

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

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卜算子》
作者:辛弃疾

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
坐坐行行有倦时,更枕闲书卧。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
静扫瓢泉竹树阴,且恁随缘过。

白话文翻译:

我想要出门,却又坐下;想要坐下,却又起身。
坐着走着久了也会感到疲倦,索性在书本上打个盹。
身体的病痛是最近才有的,懒惰却是从前的自己。
我安静地打扫着竹树下的泉水,随缘自在地度过这一时光。

注释:

  • 欲行且起行:想要走却又不愿意,表现出一种犹豫和徘徊。
  • 坐坐行行:反复坐下又起身,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疲惫。
  • 懒是从前我:懒惰是过去的我,反映了对自己变化的自省。
  • 静扫瓢泉竹树阴:在竹树的阴影下,安静地打扫,营造了一个宁静的环境。
  • 且恁随缘过: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体现了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著名词人、诗人。他一生经历了南宋的动荡,既有豪放的气概,又有细腻的情感,作品广泛流传,尤其以词作著称。

创作背景
《卜算子》创作于辛弃疾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我状态的反思,体现了他对生存状态的无奈与豁达。

诗歌鉴赏:

《卜算子》是一首具有浓厚个人色彩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体现了对时间流逝与生命状态的思考。开篇的“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想要行动又不得不停留,似乎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迷茫。这种矛盾不仅是生理上的,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斗争。

在“坐坐行行有倦时”中,诗人承认了疲惫的状态,显示出生活的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开始自我调侃,承认“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这不仅是对身体的感慨,也是对自己过去状态的反思,表现出一种自嘲的智慧。最后,诗人选择“静扫瓢泉竹树阴”,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体现了他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寄托了随缘而活的哲学。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竹树和泉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诗人通过平淡的日常生活,反映出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他对生命的理解与态度,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欲行且起行: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犹豫。
  2. 欲坐重来坐:进一步强调这种矛盾的重复性。
  3. 坐坐行行有倦时:说明长时间的反复动作会导致疲惫。
  4. 更枕闲书卧:选择在书本上休息,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无奈。
  5. 病是近来身:自我反思身体的虚弱。
  6. 懒是从前我:对过去懒惰的自我认知。
  7. 静扫瓢泉竹树阴:描绘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8. 且恁随缘过:表达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欲行且起行,欲坐重来坐”,形成一种节奏感。
  • 比喻:病与懒的比喻,反映内心状态。
  • 意象:竹树与泉水组合,象征宁静和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日常活动,探讨了人们在生活中的选择与无奈,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对自我的反省以及对随缘而活的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树:象征坚韧、清高,反映诗人的性格。
  • 泉水:代表清澈与灵动,寓意内心的宁静。
  • 闲书:象征知识与思考,显示出诗人对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卜算子》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辛弃疾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静扫瓢泉竹树阴”中的“瓢泉”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饮料
    B. 一种植物
    C. 一种水源
    D. 一种乐器

  3. “病是近来身,懒是从前我”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现状的无奈
    C. 对生活的热爱
    D. 对时间的感慨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 - 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辛弃疾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卜算子》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辛弃疾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矛盾与思索,而苏轼则展现了更为豪放的情怀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两者在风格和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辛弃疾词集》
  • 《宋词三百首》
  • 《唐宋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