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其四 和赵晋臣敷文赋秋水瀑泉》

时间: 2024-09-19 21:14:01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

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

却怕灵均独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
纫兰结佩有同心。唤取诗翁来饮。
镂玉裁冰著句,高山流水知音。
胸中不受一尘侵。却怕灵均独醒。

白话文翻译:

在经历了八万四千个偈语后,还有谁能说出如此美妙的言辞来让我敞开胸怀?
用兰草编织的佩饰象征着心意相通。快唤来诗人一起饮酒。
用玉石雕刻、冰块裁剪的句子,像高山流水一样能知音。
我胸中清白,丝毫不受尘埃侵扰,却又害怕灵均独自清醒。

注释:

  • 八万四千偈:佛教经典中的偈语数量,象征着很多的教诲。
  • 妙语披襟:指美好的言辞使人心胸开阔。
  • 纫兰结佩:用兰草编织,象征着纯洁和美好的情感。
  • 诗翁:指诗人、文人。
  • 镂玉裁冰:比喻文章字句的精致。
  • 高山流水知音:比喻心灵相通的朋友,出自古代著名的“高山流水”故事。
  • 灵均:指汉代著名诗人阮籍,因其才华而被比喻为清醒的智慧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辛弃疾(1140-1207),宋代著名词人和诗人,字幼安,号稼轩。他是南宋时期的军事家和文学家,以其豪放、激昂的词风著称。辛弃疾的作品多表达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文人交往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求,同时也蕴含了对自身境遇的感慨。

诗歌鉴赏:

《清平乐 其四》是辛弃疾对秋水瀑泉的赋和其所引发的感慨的抒发。全诗通过对话与独白的方式,展现了诗人渴求知音、交流的愿望。开篇提到“八万四千偈”,引出深厚的文化底蕴,说明诗人对佛教文化的认同,同时也暗示了言辞的深邃与丰富。

“纫兰结佩”一语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真挚情感的追求,兰草象征着高洁的情操,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契合。接着,诗人邀请“诗翁”共饮,显现出他对文人交往的重视和对友谊的珍视。

在后面的句子中,“镂玉裁冰”则比喻了诗歌的精致与高雅,表达人在高山流水间的知音之情。最后,诗人表露出心中清明的自信与对灵均这样天才人物的敬畏,表现出一种对自身才华和品德的深刻反思。

整首词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辛弃疾对时代、对知音的深刻思考,是一首丰富而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万四千偈后,更谁妙语披襟:经过无数的教义与智慧的总结,谁还能说出令我心怀畅快的美好言辞呢?
  • 纫兰结佩有同心:用兰草编织的佩饰象征着彼此心意相通的情感。
  • 唤取诗翁来饮:希望能够邀请诗人来一起饮酒畅谈。
  • 镂玉裁冰著句:用玉石和冰块所雕刻的句子,形容写作的技艺和作品的精致。
  • 高山流水知音:与有深厚情谊的朋友相知相交,象征珍贵的友谊。
  • 胸中不受一尘侵:内心清白无垢,不受世俗的影响。
  • 却怕灵均独醒:但又害怕聪明的灵均(阮籍)会清醒地看穿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镂玉裁冰”比喻诗歌的精致。
  • 对仗:整首词中的句子构成对称,形成和谐美感。
  • 象征:兰草与佩饰象征着纯洁的情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真挚友谊和知音的向往,以及对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与艺术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优雅、高洁的情感。
  • 玉、冰:象征纯洁、珍贵的艺术表达。
  • 高山、流水:象征深厚的友谊与知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八万四千偈”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佛教经典的数量
    B. 诗人的年纪
    C. 诗歌的篇幅
    D. 朋友的数量

  2. “纫兰结佩”中的“兰”象征着: A. 富贵
    B. 友情
    C. 高洁
    D. 知识

  3. “胸中不受一尘侵”的意思是: A. 内心毫无杂念
    B. 内心充满烦恼
    C. 受到世俗影响
    D. 对世事无所谓

答案

  1. A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作品在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出对知音的渴望,但辛弃疾的词更强调豪放与壮志,而李清照的词则更加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