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时间: 2025-01-01 15:48:10

送君不复远为心,余亦扁舟湘水阴。

路逐山光何处尽,

春随草色向南深。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倘见主人论谪宦,尔来空有白头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送君不复远为心,
余亦扁舟湘水阴。
路逐山光何处尽,
春随草色向南深。
陈蕃待客应悬榻,
宓贱之官独抱琴。
倘见主人论谪宦,
尔来空有白头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即将离去的友人的依依不舍。送君远行,心中难免伤感,我也将在湘水的阴影中划着小舟。山光与路途延绵不绝,不知何处才能尽头;春天的草色向南深处延展。提到陈蕃待客时总是悬挂着高座,而宓贱则独自抱着琴,若是见到主人谈论贬谪的事,恐怕你来这里只为吟唱那首白头吟。

注释

  • :指友人宇文迁明府。
  • 复远:不再远行。
  • 余亦扁舟:我也乘着小船。
  • 湘水阴:湘江的阴影,指水面阴凉的地方。
  • 路逐山光:道路随着山光移动。
  • 春随草色:春天随着草木的颜色而渐深。
  • 陈蕃:陈蕃,东汉名士,以礼待客。
  • 宓贱:宓贱是一位古代官员,独自抱琴,表明他清闲的生活。
  • 谪宦:贬谪的官员。
  • 白头吟:指老年时的伤感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长卿,字景宸,唐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和送别诗。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以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宇文迁明府的深厚情谊。宇文迁即将赴洪州,诗人以此诗送别,流露出对友人的关心和对未来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长卿的《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情的深切理解与感慨。诗的开头用“送君不复远为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惆怅,接着以“余亦扁舟湘水阴”描绘了自己孤独的舟行景象,营造出一幅清幽的送别画面。接下来,作者通过“路逐山光何处尽,春随草色向南深”来表现旅途的无尽与春天的生机,隐含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陈蕃和宓贱,通过对比两者的态度与生活,展示了作者对不同官员境遇的思考。陈蕃以礼待客,展现出高雅的风范,而宓贱则显得孤寂,二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无奈与思索。最后的“倘见主人论谪宦,尔来空有白头吟”则表明了诗人对友人即将面临的困境的惋惜,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更是对友谊与人生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送君不复远为心:意指送别的情感无法再远行,心中难舍。
  2. 余亦扁舟湘水阴:我也在湘水的阴影中,寓意孤独与悲伤。
  3. 路逐山光何处尽:路途与山光相随,表示旅途的漫长无尽。
  4. 春随草色向南深:春天的气息和草色向南延伸,暗示生机盎然。
  5. 陈蕃待客应悬榻:陈蕃待客时的高雅,表现了友人的风范。
  6. 宓贱之官独抱琴:宓贱孤独的情境,映衬了无奈的官场生活。
  7. 倘见主人论谪宦:若是见到主人谈论贬谪,暗示对命运的无奈。
  8. 尔来空有白头吟:你来此地,只有白头吟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扁舟”比喻孤独的心境。
  • 对仗:如“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草色与春天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希望。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唐代诗人对友谊与命运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扁舟:象征孤独与漂泊的生活。
  • 湘水阴:暗示幽静与清凉的环境,映射内心的情感。
  • 山光:象征旅途的美好与无尽。
  • 草色: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白头吟:象征人生的无奈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陈蕃”是以什么方式待客的?
    A. 高雅的方式
    B. 随便的方式
    C. 忙碌的方式
    D. 冷淡的方式

  2. “余亦扁舟湘水阴”中的“扁舟”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快乐
    D. 旅行

  3. 诗人通过谁的生活来反映官场的无奈?
    A. 宓贱
    B. 陈蕃
    C. 宇文迁
    D. 张观察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花卿》
  • 王维的《送别》

诗词对比

  • 杜甫的《赠花卿》与刘长卿的《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都表达了送别的情感,但杜甫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个人命运,而刘长卿则更侧重于友人间的情谊与感慨。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解析》
  • 《刘长卿生平与诗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