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时间: 2024-12-31 05:45:31

禅禅碌碡,道道木头。

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何似云门六不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禅禅碌碡,道道木头。
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
何似云门六不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禅宗的深奥境界,犹如一块块碌碡(磨盘),似乎是简单的木头。但如果能够领悟到其真正的意义,就能超越一切的执着;如果无法理解,就会被各种原因所困扰。这种境界比起云门禅宗的六个“不收”要更加深刻。

注释

  • 碌碡:一种磨米的工具,象征着简单和基础。
  • 巴鼻:指的是一些多余的执念或欲望。
  • 来由:原因、由来。
  • 云门六不收:出自云门宗的禅理,强调对外物的放下和内心的清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祖钦,宋代著名禅宗僧人,因其深厚的禅学造诣和诗词才能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作品多涉及禅理,强调内心的领悟与现实的超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禅宗盛行的时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内心修行和精神追求的渴望。诗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哲理,体现了禅宗的意境。

诗歌鉴赏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中的这一首诗,运用了简单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的开头通过“禅禅碌碡”和“道道木头”来引入主题,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碌碡作为一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象征着平凡与真实,而“木头”则强调了事物的原始状态,暗示了人们在寻求真理时,不应过于追求复杂和虚幻。

接下来的两句“会得全无巴鼻,不会却有来由”,则更进一步地揭示了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能够领悟到真谛的人,能超越一切的执念,而无法理解的人则会被各种外在因素所困扰。在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领悟的重要性,指出心灵的自由来自于对内在的觉察。

最后一句“何似云门六不收”,则引入了云门宗的禅理,强调了超越对外物的执着,真正的解脱在于内心的平静和自在。这首诗整体上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哲理,展现了禅宗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禅禅碌碡:开篇用“禅禅”形容一种安静、沉稳的状态,碌碡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象征着修行的平凡与真实。
  2. 道道木头:强调事物的本质,木头作为自然的材料,反映了简约与纯粹。
  3. 会得全无巴鼻:若能领悟,就能超越一切执念,达到心灵的自由。
  4. 不会却有来由:无法理解的则会被外在的原因困扰,呼应了前面的执念。
  5. 何似云门六不收:提及云门宗的教义,进一步强调内心的自由与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中的物品(碌碡、木头)用作比喻,传递深刻的哲理。
  • 对仗:诗中前后句的结构相对,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 反问:通过“何似”引发读者的思考,强调了领悟的重大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心的领悟与自由,反映了禅宗追求超脱的精神。诗人通过简单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向读者传递了对生命本质的理解,鼓励人们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碌碡:象征着日常和朴素,体现了生活的真实。
  • 木头:反映事物的本质,强调自然与简单。
  • 云门六不收:代表着禅宗的境界,强调对外物的超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碌碡”指的是什么?

    • A. 磨米的工具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食物
    • D. 一种植物
  2. 填空题:诗中“会得全无巴鼻”意指能够领悟到真谛的人,能超越一切的__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云门六不收”是指对外物的执着。(对/错)

答案

  1. A
  2. 执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赵孟頫的《题雪溪图》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题雪溪图》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与《偈颂一百二十三首》相呼应,皆传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1. 《禅宗与诗歌的关系》
  2. 《宋代诗词研究》
  3. 《禅宗哲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