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犬吠茅茨见掩扉,数家村落澹斜晖。
寒生绝塞征鸿急,秋入平原猎马肥。
野火远摇荒堡动,水云低傍禁城飞。
蓟门自古风霜早,八月萧萧木叶稀。
白话文翻译:
狗吠声在茅草屋中传来,几家村落在淡淡的斜阳下显得安静。
寒意从遥远的边塞传来,急促的鸿雁飞向南方,秋天的气息已经进入平原,猎马也变得肥壮。
远处的野火摇曳,荒凉的堡垒也在微微震动,水面上的云彩低垂,飞翔在禁城的附近。
蓟门自古以来就风霜早,八月的时节,树叶萧萧,已然稀疏。
注释:
- 犬吠茅茨:狗叫声在茅草屋中传来。
- 掩扉:关上门。
- 数家村落:几户村庄。
- 澹斜晖:淡淡的斜阳。
- 寒生绝塞:寒意从遥远的边塞传来。
- 征鸿急:归来的大雁飞得急促。
- 猎马肥:猎马变得肥壮。
- 野火远摇:远处的野火在摇曳。
- 荒堡动:荒凉的堡垒也因风火而动。
- 禁城:指的是皇城或禁地。
- 蓟门:古代的一个地名,常用来指代北方边塞。
- 风霜早:风霜来得早,形容气候严酷。
- 八月萧萧:八月时节,树叶开始凋零。
典故解析:
- 蓟门:指的是古代的蓟门,是北方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历史上曾多次作为边关防御之地。
- 征鸿:鸿雁是 migratory birds,常用来象征归乡或旅途,古人常将鸿雁与思乡之情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赛音布,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田园生活,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秋季的一个傍晚进行创作,描绘了北方边塞的秋天景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观察与思考。
诗歌鉴赏:
《秋郊》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乡村景象,诗中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对自然的亲近感。开篇“犬吠茅茨见掩扉”点明了诗人置身于一个宁静的村庄,狗叫声传来,给人一种生活气息的温暖。接着,诗人通过“数家村落澹斜晖”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宁静与安详,斜阳的光辉洒落在村落上,给人一种淡淡的美感。
随着诗意的推进,诗人开始引入自然的寒意和迁徙的鸿雁,表现出秋天的到来以及生物的变化,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尤其是“寒生绝塞征鸿急”,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迁,也暗含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迁徙的无奈。
“野火远摇荒堡动,水云低傍禁城飞”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类生活的深刻观察,野火的摇曳与荒堡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自然的无情与人类的渺小。
最后两句“蓟门自古风霜早,八月萧萧木叶稀”总括了全诗的情感,传达出北方边塞的艰苦与萧瑟。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描写秋天的同时,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犬吠茅茨见掩扉:展现村落的宁静与生活气息。
- 数家村落澹斜晖:黄昏的光景,营造出一种恬静的氛围。
- 寒生绝塞征鸿急:引入季节变化,表达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
- 秋入平原猎马肥:展现秋季的丰收与猎马的壮丽。
- 野火远摇荒堡动: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脆弱形成对比。
- 水云低傍禁城飞:描绘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织。
- 蓟门自古风霜早:强调边塞的艰苦生活。
- 八月萧萧木叶稀:表现秋天的凋零与思乡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生活联系起来。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思,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与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犬吠:象征着平静的乡村生活。
- 斜晖:代表黄昏的宁静与温暖。
- 寒:引入秋冬的冷峻与萧瑟。
- 征鸿:象征归乡与思乡之情。
- 野火:展现自然的力量与变幻。
- 木叶:象征秋天的凋零与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犬吠茅茨见掩扉”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宁静的乡村
B. 热闹的街道
C. 荒凉的城市 -
“寒生绝塞征鸿急”中“征鸿”指的是什么? A. 大雁
B. 小鸟
C. 飞虫 -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自然的热爱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杜甫的《秋兴八首》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秋天,展现了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与赛音布的《秋郊》在意境与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王维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