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族弟子西赴省》

时间: 2025-01-19 19:10:33

吾家词伯达斋翁,阿季文名有父风。

笔阵千军能独扫,马群万古洗来空。

嗟予还笏归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

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吾家词伯达斋翁,阿季文名有父风。
笔阵千军能独扫,马群万古洗来空。
嗟予还笏归林下,看子乘船入月中。
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

白话文翻译:

我家有位词坛高手达斋翁,阿季的文名继承了父亲的风范。
他的一支笔能像千军万马般扫荡敌人,古老的马群也能被他洗净。
唉,我只能还笏回归山林,看你乘船驶入月光之中。
淡墨的榜文我先睹为快,泥金的帖子不必再封。

注释:

  • 词伯: 词坛的伯乐,指有名的诗词作家。
  • 达斋翁: 指诗人家中的一位长辈,擅长词作。
  • 阿季: 可能指诗人的弟弟或族弟,强调文才。
  • 笔阵千军: 比喻写作的力量,如同千军万马般强大。
  • 马群万古: 形容古老的马群,强调历史的悠久。
  • 还笏: 归隐于山林,表示诗人的生活态度。
  • 淡墨榜头: 指文书的开头,用淡墨书写,表现诗人对弟弟的关注。
  • 泥金帖子: 形容用金泥书写的帖子,通常是正式邀请的信件。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及的“词伯”与“阿季”可能是指当时诗人所尊敬的文人或家族中的才俊,表达了作者对家族文采的自豪感。同时,诗中“笔阵千军”的比喻,表明诗人对文学力量的认可与推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杨万里对族弟阿季即将赴省的送别之际,表达了对其前程的祝福和对家族文学传统的传承。诗人用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对族弟的期许中,既有对其才华的赞美,也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送族弟子西赴省》是一首展现杨万里对文学传承和亲情关怀的诗作。开篇便以“吾家词伯达斋翁”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家族文脉的氛围,表现出诗人的自豪感与对家族文化的尊重。接着通过“笔阵千军”与“马群万古”的对比,诗人将文才与历史的厚重感融为一体,强调了文学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性。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嗟予还笏归林下”表达了自己的归隐愿望,与族弟的前行形成鲜明对比,渗透出对人生不同选择的思考。最后两句“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则表现出对族弟前程的祝愿,字里行间流露出浓厚的亲情与祝福。

整首诗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描绘了家族的文化传承,又反映了个体的生活选择,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吾家词伯达斋翁:开场以“吾家”指代自己的家庭,表现出对家族文人地位的自豪。
  2. 阿季文名有父风:阿季继承了父亲的文才,突显家族文化的延续。
  3. 笔阵千军能独扫:比喻写作的力量如同千军万马,展现文学的威力。
  4. 马群万古洗来空:历史悠久的马群被写作的力量洗净,暗示文学的持久影响。
  5. 嗟予还笏归林下:表明诗人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表现对世俗的超然。
  6. 看子乘船入月中:期待族弟在文学道路上的成功与美好前程。
  7. 淡墨榜头先快睹:表达对族弟前途的关注与期待。
  8. 泥金帖子不须封:暗示对未来的自信与祝福,不再需要封闭的形式。

修辞手法:

  • 比喻: “笔阵千军”将写作比作战斗,增强了诗的气势。
  • 对仗: 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整首诗韵律感强。
  • 拟人: “洗来空”赋予马群以人性化的动作,增强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家族文化传统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族弟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对比个人选择与家族期望,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文学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笔阵千军: 代表文学的力量与影响,象征着才华横溢。
  • 马群万古: 代表历史和传统,象征着文化的延续。
  • 淡墨: 代表淡泊名利,象征简朴与真实。
  • 泥金帖子: 代表正式与尊重,象征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词伯”指的是谁? A. 诗人的父亲
    B. 诗人的长辈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 B

  2. 诗歌中“笔阵千军”比喻什么? A. 战争
    B. 文学的力量
    C. 家族的荣耀
    答案: B

  3. 诗人对族弟的祝愿体现在诗的哪一部分? A. 前两句
    B. 后两句
    C. 中间两句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隐逸生活的诗歌。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为送别之作,表达对友人的祝福。

诗词对比:

  • 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与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均为送别诗,但杨万里更强调家族文化与亲情,而王维则更关注友情与人生旅途的艰辛,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杨万里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