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穷蔡择问唐举,未遇邺侯逢懒残。
触石起云能沛雨,不应长作旱雷看。
白话文翻译:
在这首诗中,诗人提到蔡择向唐举请教,但未能遇到邺侯,因此感到有些懈怠。诗人认为触动石头就能引起云彩,带来雨水,不应该长时间地只期待旱雷的出现。
注释:
- 方穷:意为“正处于困境中”。
- 蔡择:指的是蔡邕,东汉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 唐举:唐代的一位文人,可能指的是唐代的名士。
- 邺侯:邺城的侯爵,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权贵或名士。
- 懒残:意为懈怠,心情消沉。
- 触石起云:比喻通过某种努力可以引发意想不到的结果。
- 旱雷:指的是干旱时的雷声,暗示无用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字孟弦,号山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初冬,显然反映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人通过对古人故事的引用,以表露自己对当下生活的感慨,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洪咨夔的《谨和老人初冬寓笔十绝》是一首富含哲理的诗作,借古人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思考。诗中所提到的蔡择与唐举之间的对话,象征着人们在困境中对过去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人通过“触石起云”的意象,展现了潜力与希望,强调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努力追求变化,带来新的希望。最后一句“不应长作旱雷看”则是对消极等待的警惕,鼓励人们要主动寻求改变,而不是被动地等待机会。
整首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深意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穷蔡择问唐举:此句描绘了蔡择在困境中的求问,反映了人们在逆境中对智慧的渴求。
- 未遇邺侯逢懒残:表达了因未能遇到权贵而感到失落,暗示了对机会的期待与失望。
- 触石起云能沛雨:比喻通过努力可以带来改变,象征着希望。
- 不应长作旱雷看:告诫人们不要沉迷于无用的期待,而是要积极行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触石起云”比喻努力带来的变化。
- 对仗:句中用词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象征:如“旱雷”象征着无效的期待,表现了诗人的态度。
主题思想:
主题围绕在逆境中的希望与积极进取的精神,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依然要努力去追求改变,而不是消极等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蔡择:象征对古人智慧的追求。
- 邺侯:象征权贵与机会。
- 云:象征希望与变化。
- 旱雷:象征无用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蔡择问唐举,未遇邺侯逢懒残,这句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失落
B. 愤怒与失望
C. 快乐与满足 -
触石起云能沛雨中的“触石”象征着:
A. 坚持努力
B. 消极等待
C. 拜访权贵 -
诗人用“旱雷”来比喻什么?
A. 有效的期待
B. 无用的等待
C. 努力的结果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洪咨夔的诗与陶渊明的作品在意象上有相似之处,皆描绘了自然与人生的哲理。陶渊明更侧重于田园生活的安逸,而洪咨夔则强调在困境中追求改变的积极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诗词名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