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寺感事贻同志》
时间: 2024-09-19 21:19: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蔽长安路更赊,独随渔艇老天涯。
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
雪愤有期心自壮,报恩无处发先华。
东堂旧侣勤书剑,同出膺门是一家。
白话文翻译:
长安的道路被云层遮蔽,显得更加漫长。我独自随着一只渔船,漂泊在遥远的天涯。青山之下,整日寻找那黄绢的踪迹;在沧海之中,年复一年,梦中却常见绛纱。尽管心中满怀壮志,但对雪愤的期望却遥遥无期;对恩情的回报却无处可发,唯有在先华的境地。曾经的老友在东堂中,勤于书剑,我们同出于膺门,犹如一家亲。
注释:
字词注释:
- 蔽:遮蔽,遮挡。
- 赊:拖延,延长。
- 渔艇:渔船,捕鱼的小船。
- 黄绢:古代用于做衣服或装饰的黄颜色绢布,象征着美好事物。
- 绛纱:红色的丝绸,常用来比喻美丽的事物。
- 雪愤:形容心中愤懑的情绪。
- 先华:可能指早期的华美,或早先的荣耀。
典故解析:
- 长安: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权力。
- 青山与沧海:代表自然的广阔与人生的漂泊,常用于表达人生的无常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字宗孟,号逸人,唐代诗人,晚唐时期的人物。他的诗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反映个人的抒情与社会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许浑漂泊之际,表达了他对人生浮沉的感慨及对昔日友人的怀念,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对友情的珍视。
诗歌鉴赏: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是一首表现孤独、怀旧和对理想追求的诗,描绘了诗人在长安路上行走时的感受。首句“云蔽长安路更赊”,通过“云”和“赊”字,生动展现出长安路的孤寂和漫长,暗示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对归属感的渴望。接着“独随渔艇老天涯”,将诗人漂泊的状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仿佛随着渔船的轻摇,诗人的心也随之漂浮。
“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绛纱”则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事物的追寻,黄绢与绛纱不仅是物质的象征,更是理想与追求的体现。后两句“雪愤有期心自壮,报恩无处发先华”,表达了尽管心中满怀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无奈,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境遇的深刻思考与无力感。最后“东堂旧侣勤书剑,同出膺门是一家”则温暖地描绘了与同道之人的情谊,强调了友情的珍贵。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思念,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温暖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蔽长安路更赊:云层遮蔽了长安的道路,显得更漫长,暗示了诗人心情的沉重。
- 独随渔艇老天涯:独自跟随渔船,象征着孤独,表明诗人远离繁华,漂泊不定。
- 青山尽日寻黄绢:整日寻觅美好的事物,反映对理想的追求。
- 沧海经年梦绛纱:在大海中经历时间的流逝,梦中却常见美好的事物,表现了对美好过去的向往。
- 雪愤有期心自壮:心中虽有壮志,但雪愤的期望却遥遥无期。
- 报恩无处发先华:对恩情的回报却无处可发,感到无奈而孤独。
- 东堂旧侣勤书剑:与老友一起努力书写与练剑,展现了友谊的珍贵。
- 同出膺门是一家:同为门第的朋友,心灵相通,犹如一家人。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青山尽日寻黄绢”,用“黄绢”比喻美好追求。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特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云、渔艇、青山、沧海等意象,交织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在孤独的旅途中,他与友人之间的情谊成为了他心灵的寄托,展现了人性中最真挚的一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着孤独与迷茫。
- 渔艇:代表漂泊与无定的生活。
- 青山:象征理想与追求。
- 沧海:代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黄绢与绛纱:象征美好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长安”指的是哪个城市?
- A. 洛阳
- B. 西安
- C. 北京
- D. 南京
-
“青山尽日寻黄绢”中,黄绢最可能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
- C. 友谊
- D. 生活
-
诗人对友人的情感是?
- A. 忘却
- B. 珍视
- C. 轻视
- D. 疏远
答案:
- B. 西安
- B. 理想
- B. 珍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许浑 vs. 杜甫: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加沉重,关注社会现状,而许浑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许浑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