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道光大师
王安石
秋雨漫漫夜朝复,可嗟蔀屋望重霄。
遥知宴坐无余念,万事都从劫火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绵绵的夜晚,作者在窗外望着高空的云霄,不禁感慨自己所住的简陋房屋。虽然知道朋友正在宴会中无忧无虑,但心中却感到世事如烟,万物都难逃一场劫难的摧残。
注释:
- 漫漫:形容雨势绵绵,长久而不断。
- 可嗟:表示感叹的语气。
- 蔀屋:指用草或芦苇等材料搭成的简陋房屋。
- 重霄:高空,指云霄。
- 遥知:远远知道。
- 宴坐:指聚餐、聚会。
- 余念:多余的念头,心思。
- 劫火:灾难、劫难的火。
典故解析:
此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劫火”一词可以联想到佛教中对人生苦难的比喻,表示世间万物都难逃厄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主张政治改革,倡导实用和务实。他的诗词兼具古典与现实主义的特征,关注社会民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的晚年,可能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社会动荡的深刻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秋雨夜晚,也暗示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困惑与孤独。
诗歌鉴赏:
王安石的这首《寄道光大师》通过描绘秋雨夜景,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与哲思。开篇的“秋雨漫漫夜朝复”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凄凉,也为整首诗营造了沉闷的氛围。接着“可嗟蔀屋望重霄”,通过对简陋居所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无奈与痛苦。
在第三句“遥知宴坐无余念”中,诗人虽知友人聚会欢愉,但自己却无法参与其中,显现出一种孤独感。最后一句“万事都从劫火烧”则是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暗示无论人们如何欢乐,最终都逃不过命运的摧残。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展现了王安石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思想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秋雨漫漫夜朝复”:描绘了一个绵绵秋雨的夜晚,时间仿佛无休止地延续。
- “可嗟蔀屋望重霄”:感叹自己身处的简陋房屋,与高远的天空形成鲜明对比。
- “遥知宴坐无余念”:远方的朋友在欢聚,却让自己感到更加孤独。
- “万事都从劫火烧”: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切感受,感叹世事难以逃避。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劫火”比喻为人生的灾难,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在结构上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人生无常与孤独的思考,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展现了王安石作为诗人的深刻情感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着忧愁和思考的时刻。
- 蔀屋:代表简陋与无奈,反映社会底层的生存状态。
- 重霄:象征着理想与追求的高远,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王安石
- C) 杜甫
-
诗中“蔀屋”指的是?
- A) 豪华的房子
- B) 简陋的房屋
- C) 花园
-
诗中提到的“劫火”是指什么?
- A) 烧掉的火
- B) 人生的苦难
- C) 灾难的火灾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寄道光大师》与李白的《静夜思》均在不同的意境中表达了对人生与孤独的思考。王安石关注社会现实,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个人情感,展现出各自的风格特色。
参考资料:
- 《王安石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