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
时间: 2025-01-04 09:25:2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晚泊
作者: 王令 〔宋代〕
月形如张弓,下影射秋水。
寒江风静时,逮目失洲沚。
渔歌去时唱,归和讙未已。
岂无人间乐,自快适为喜。
客子有倦怀,归心动秋苇。
更假沧浪清,聊用洗尘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场景:月亮像张开的弓箭,影子映在秋水之中。寒冷的江面风平浪静,眼前的洲滩隐约可见。渔夫的歌声依然在耳畔回响,归来的欢呼声也未曾停止。世间难道没有快乐吗?我自得其乐,感到心中愉悦。身为旅客,我心中充满倦意,归家的心情在秋天的芦苇间涌动。更愿在清澈的江水中,洗去世间的尘埃与烦恼。
注释:
- 月形如张弓:形容月亮的弯曲如同一把拉开的弓。
- 下影射秋水:指月影投射在秋水上,构成美丽的画面。
- 寒江风静时:寒冷的江面在风平浪静时。
- 逮目失洲沚:眼前的洲滩在视线中模糊不清。
- 渔歌去时唱:渔夫出海时唱的歌声。
- 归和讙未已:归来的欢声笑语仍在继续。
- 客子有倦怀:身为旅客的人感到疲倦。
- 归心动秋苇:归家的心情在秋天的芦苇荡漾中涌动。
- 更假沧浪清:更希望在清澈的江水里。
- 聊用洗尘耳:暂时用水洗去心头的尘埃与烦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令,字叔明,号直斋,宋代诗人,生于徽州,擅长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一个宁静的秋夜,王令身为旅客,借景抒情,表达了他对归家的思念和内心的宁静。
诗歌鉴赏:
《晚泊》是一首充满秋日气息的诗,王令通过描绘夜晚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归属感。诗的开头,月亮如同张弓,影子映照在秋水之中,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宁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寒江上的静谧,风平浪静,视线模糊的洲滩,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寂寥的感觉。
渔歌的唱响和归来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即使身在异乡,诗人依然能够找到内心的乐趣,表现了他乐观的生活态度。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感到倦怠,思乡之情愈加浓厚,尤其在秋天的芦苇荡中,归心似箭,展现了他对故土的深切眷恋。
最后,诗人更希望在清澈的江水中,洗去心中的尘埃,象征着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追求内心的宁静。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王令的文学才华与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形如张弓:引入夜晚的景象,月亮的形态引人联想,暗示了夜的静谧。
- 下影射秋水:将月影与秋水结合,形成优美的意象。
- 寒江风静时:强调环境的宁静,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逮目失洲沚:描绘视线模糊的状态,暗示了距离和孤独。
- 渔歌去时唱:渔歌的回响,象征着生活的气息。
- 归和讙未已:充满生气的场景,表现生活的乐趣。
- 岂无人间乐:反问,表现对生活乐趣的感悟。
- 自快适为喜:强调自我内心的快乐,体现诗人的乐观精神。
- 客子有倦怀:表现旅客的疲惫和思乡之情。
- 归心动秋苇:归心似箭,细腻地表达情感。
- 更假沧浪清:渴望洗去尘埃,寻求内心的宁静。
- 聊用洗尘耳:表达内心的向往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月亮比作张弓,形象生动。
- 拟人:渔歌与欢声似乎在对话,增强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乐趣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一种乐观与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孤独与清冷,也引发思乡之情。
- 江水:代表自然的宁静,洗去尘世烦恼。
- 渔歌:象征生活的气息与乐趣,暗示人间的快乐。
- 秋苇:代表思乡情感的沉淀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形如张弓”比喻的是什么?
- A. 月亮的形状
- B. 人的心情
- C. 生活的乐趣
-
“客子有倦怀”中“客子”指的是什么?
- A. 旅客
- B. 渔夫
- C. 诗人
-
诗中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 A. 代表孤独
- B. 象征快乐
- C. 表达思乡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王令的《晚泊》与李白的《静夜思》均以月亮为主题,但王令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而李白则更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上虽有共通之处,但表现手法与意境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