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汉》

时间: 2025-01-14 22:58:56

汉鼎重炎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意思解释

读东汉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汉鼎重炎逆血熬,当时天子亦勤劳。
不能乘作唐虞计,未会严陵所谓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东汉时期的艰难与困苦,汉朝的鼎盛与衰落交替,甚至连当时的皇帝都非常辛苦。他们无法如同古代的唐虞时期那样治理国家,也未能达到严陵的高峰。

注释:

  • 汉鼎: 指汉朝的鼎盛时期。
  • 重炎: 指炎热、繁荣的状态,也暗指战乱与困苦。
  • 逆血熬: 指经历了许多牺牲与磨难。
  • 天子: 指皇帝。
  • 唐虞: 指古代的理想治世,象征着和平安定的社会。
  • 严陵: 可能指严颜、严子陵,一位历史上有名的人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约1080-1150),字思素,号白石,南宋诗人,以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民生困苦的时代,诗人通过对东汉的反思,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当下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东汉的命运为背景,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唐虞,表达了对理想治国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失望。诗中“汉鼎重炎逆血熬”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东汉时期的盛衰与苦难,体现了历史的无情与人们的无奈。诗人通过对当时皇帝勤劳的描写,突显出治理国家的艰难。而后两句则从理想与现实的对比中,反映出诗人对理想治国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有着强烈的历史感,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诗人并未直接批判当时的统治者,而是通过对比与反思,表现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有力,意象清晰,情感真挚,深刻地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汉鼎重炎逆血熬”:汉朝在炎热与战乱中艰难生存,暗示了历史的沉重。
    • “当时天子亦勤劳”:即使是皇帝也在努力治理,但局面依然艰难。
    • “不能乘作唐虞计”:无法像古代的唐虞那样实现理想的治国方略。
    • “未会严陵所谓高”:也未能达到严陵那样的高峰,表达了对理想的失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 “汉鼎重炎”与“当时天子”,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 将历史的艰难比作“逆血熬”,突显出痛苦与挣扎。
  • 主题思想: 反映了对历史兴衰的思考,对理想治国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意象分析:

  • 汉鼎: 象征汉朝的兴盛与衰落。
  • : 代表战乱与困苦,暗示国家的动荡。
  • : 代表牺牲与苦难,反映历史的惨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汉鼎重炎”中的“重炎”指什么?

    • A. 盛世
    • B. 战乱
    • C. 和平
  2. “不能乘作唐虞计”中提到的唐虞指的是?

    • A. 两个历史人物
    • B. 理想的治国时期
    • C. 汉朝的皇帝
  3. 整首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悲伤
    • B. 快乐
    • C. 失望与思考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王令的《读东汉》与杜甫的《春望》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的忧虑,但王令更侧重于历史的叹息,而杜甫则更直接表达了个人的苦闷与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