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金山寺
作者: 王令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万顷清江浸碧山,
乾坤都向此中宽。
楼台影落鱼龙骇,
钟磬声来水石寒。
日暮海门飞白鸟,
潮回瓜步见黄滩。
当时户外风波恶,
只得高僧静处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金山寺附近的自然景色和寺庙的宁静氛围。诗人看到广阔的清江浸润着碧绿的山峦,天地间的气象都显得开阔。楼台的倒影使水面如鱼龙般惊骇,而钟声和磬声在寒冷的水石之间回荡。傍晚时分,海门出现了飞翔的白鸟,潮水退去后,瓜步的黄滩渐渐显露。在那种恶劣的户外风波中,只有高僧静静地在一旁观看。
注释:
- 万顷: 形容水面广阔,千顷即一千顷。
- 清江: 指清澈的江水。
- 碧山: 指青翠的山峦。
- 楼台: 指寺庙中的建筑物。
- 鱼龙骇: 比喻影子在水中游动,像鱼和龙一样神秘。
- 钟磬: 指寺庙中用来敲打的钟和磬。
- 日暮: 傍晚时分。
- 海门: 指海口。
- 潮回: 指潮水退去。
- 瓜步: 指瓜步江,位于江南地区。
- 风波恶: 形容天气恶劣,海上波涛汹涌。
- 高僧: 指寺庙中的僧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令,字仲明,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王令的诗歌多描绘山水风景,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金山寺》创作于诗人游览金山寺时,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僧侣修行生活的尊重。诗中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金山寺》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宗教氛围的诗作。诗的开篇以“万顷清江浸碧山”描绘了金山寺周边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宏伟与宁静。接下来的“楼台影落鱼龙骇”则引入了人文景观,寺庙的建筑映照在水中,仿佛神秘的鱼龙在水面游动,给人一种虚幻而又惊异的感觉。
随着诗境的深入,钟声和磬声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寒冷而清幽的氛围,似乎在呼唤人们回归内心的宁静。傍晚时分,白鸟飞翔在海门上,潮水退去后,黄滩显露出自然的真实与纯粹。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展现了外界风波的恶劣与高僧内心的平静,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江河湖海的壮阔与寺庙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宗教的双重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顷清江浸碧山: 描述广阔的江水浸润着青翠的山峦,展现自然的美丽。
- 乾坤都向此中宽: 意指天地间的广阔气象都在这里显得开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叹。
- 楼台影落鱼龙骇: 寺庙的倒影在水中如同鱼龙游动,营造出奇幻的意象。
- 钟磬声来水石寒: 寺庙的钟声和磬声在清冷的水石之间回响,增添了神秘感。
- 日暮海门飞白鸟: 描述傍晚时分,白鸟在海口飞翔,展现出宁静的画面。
- 潮回瓜步见黄滩: 潮水退去后,瓜步的黄滩显露出来,描绘了自然的变化。
- 当时户外风波恶: 反映外界的恶劣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 只得高僧静处看: 高僧在此风波中显得从容淡定,表达出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 “楼台影落鱼龙骇”利用比喻增添了意象的神秘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日暮海门飞白鸟,潮回瓜步见黄滩”,增强了音韵美。
- 拟人: “钟磬声来水石寒”赋予了声音以情感,营造出寒冷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金山寺的自然景观与高僧的静谧,探讨了人与自然、外界风波与内心宁静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诗人对宗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江: 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代表自然的纯净。
- 碧山: 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展现自然的美丽。
- 楼台: 代表人文的建筑,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 白鸟: 象征自由与高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高僧: 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体现了对宗教的尊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山寺》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令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描写的自然景观包括哪几种?
- A. 山、河
- B. 森林、沙漠
- C. 城市、乡村
- D. 湖泊、草原
-
诗中提到的“高僧”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宁静
- C. 忧伤
- D. 喜悦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 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思乡情感,和《金山寺》的自然与宗教气息相呼应,展现了不同层面的内心独白。
-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士》同样描绘了山水与人的关系,在宁静中找寻内心的寄托,与《金山寺》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王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