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欲望钟山岑,因知冶城路。
跻攀隐木杪,稍记曾游处。
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
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
白话文翻译
我渴望登上钟山的高峰,因此知道通往冶城的道路。
我攀登在隐秘的树梢上,稍微记得曾经游览的地方。
红色的日光沉落在水边,青色的雾气在灌木丛中升起。
眼前的景象让我感到哀伤,山川依旧如故。
注释
- 欲望:这里指的是渴望、向往。
- 冶城:指的是冶城,古代一个重要的城市,可能与金属冶炼有关。
- 跻攀:攀登、攀爬。
- 木杪:树梢。
- 红沉:形容红色的阳光逐渐沉落。
- 渚:水边的小洲。
- 苍起:青色的雾气升起。
- 即事:眼前的事物。
- 哀伤:悲伤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王安石是新法的倡导者,以其政治改革而闻名,文学作品多以诗、文、散文为主,风格深沉而富有哲理。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乙巳年九月,王安石在游览冶城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钟山的自然景观和冶城的游历,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欲望”与“冶城路”的结合,表达了他对山水的强烈向往。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攀登树梢的细节,唤起了他对曾经游历的回忆,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对记忆的珍视。
“红沉渚上日,苍起榛中雾”,在这两句中,诗人以生动的色彩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景象,红色的夕阳与青色的雾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最后一句“即事有哀伤,山川自如故”则是情感的升华,表达了随着时光流逝而产生的哀伤,尽管自然依旧如故,这种无常与恒常的对比,令人倍感惆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欲望钟山岑:表达了对钟山的渴望,钟山在这里象征着高远和理想。
- 因知冶城路:因为我向往钟山,所以了解通往冶城的道路,这里暗含对自然与历史的认识。
- 跻攀隐木杪:攀登隐秘的树顶,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探索的精神。
- 稍记曾游处:回忆起曾经游历的地方,表现了对过去的怀念。
- 红沉渚上日:描绘夕阳西下的美丽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
- 苍起榛中雾:青色的雾气在灌木中升腾,增添了自然的神秘感。
- 即事有哀伤:眼前的景象带来伤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 山川自如故:山川依旧如故,尽管人事已非,强调了自然的恒常与人事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情感相结合,使得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前后句的结构对称,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红色的阳光和青色的雾气的对比,形成鲜明的视觉效果,增加了诗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和自然的恒常。王安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山川河流的深刻认识和对过往的追忆,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钟山: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 冶城:历史的象征,代表着人类的文明。
- 红沉日: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美好的瞬间。
- 苍起雾:象征着自然的神秘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钟山”主要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理想与追求
C. 历史的遗迹 -
“红沉渚上日”这句中的“红沉”描绘了什么时刻? A. 早晨
B. 黄昏
C. 正午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骄傲
B. 哀伤
C. 喜悦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王安石的《乙巳九月登冶城作》与李白的《庐山谣》均描绘了自然景观,王安石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叙述,而李白则以豪放的气势和自由的情怀展示对自然的赞美。两者在风格上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诗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