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竹溪中书重修县橘二首》
时间: 2024-09-19 22:10: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竹溪中书重修县橘二首
作者:刘克庄
古者役人常以冬,据经端自紫薇公。
杠舆梁涉犹徒步,龟筮民从见大同。
不假洛阳抱桥蛎,宛如震泽卧波虹。
春江浩渺风涛急,方待先生济不通。
白话文翻译
在古代,官员们通常在冬季出行,依照《周易》的教导,像紫薇公那样行事。
即使是坐着轿子,过河时也要徒步涉水,龟卜民众希望看到大同的局面。
没有必要依赖洛阳的桥,像是震泽湖面上卧着的虹。
春江浩荡,风急浪涌,正等待您来渡过这段艰难的水道。
注释
- 役人:指古代的官员或公务人员。
- 紫薇公:指《周易》中的一位贤者,象征智慧。
- 杠舆:轿子的一种,古代官员出行常用。
- 龟筮:用龟壳占卜,古代民众用以求得吉兆。
- 大同:理想的社会状态,指天下大治的局面。
- 抱桥蛎:比喻洛阳的繁华和富饶。
- 震泽:古代的一个湖泊,通常用于比喻波澜壮阔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白云,宋代诗人,生于福建,后迁居江西。他的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刘克庄在竹溪中书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和民生问题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次韵竹溪中书重修县橘二首》以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思想吸引着读者。诗中描绘了古代官员在冬季出行的情景,表达了对古代智慧的向往,以及对当前社会现状的不满。从“古者役人常以冬”,可以看出对传统官员行为的描写,作者通过对比古今,反映了对当代官员的批评。
此外,诗中提到的“龟筮民从见大同”,则表现了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诗人通过对理想社会的描绘,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春江浩渺风涛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象征着人生的波折和挑战。
整首诗在语言上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使得诗句更具韵律美。整体上,刘克庄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对社会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者役人常以冬:古代官员多在冬季出行,强调传统的官员作风。
- 据经端自紫薇公:依据经典的教导,体现出对智慧的追求。
- 杠舆梁涉犹徒步:即使乘坐轿子,仍需涉水,表明实事求是的态度。
- 龟筮民从见大同:民众希望看到美好的生活,表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 不假洛阳抱桥蛎:不依赖繁华的洛阳,反映出对物质的超然态度。
- 宛如震泽卧波虹:如同湖面上的彩虹,象征着美好与希望。
- 春江浩渺风涛急:描绘自然的壮阔,暗示人生的挑战。
- 方待先生济不通:期待有贤能之士来改变现状,表达对未来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震泽卧波虹”比喻美好的理想,形象生动。
- 对仗:如“杠舆梁涉犹徒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春江、风涛象征人生的波折与挑战。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传统与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当时官员行为的批判,同时也流露出对未来变化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役人:象征权力与责任。
- 紫薇公:象征智慧与理想。
- 龟筮:象征对未来的期望。
- 春江:象征生命的变化与流动。
- 波虹:象征希望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紫薇公”象征什么? A. 权力
B. 智慧
C. 财富
D. 自然 -
“春江浩渺风涛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平静的湖面
B. 急促的风浪
C. 温暖的阳光
D. 寂静的夜晚 -
本诗对社会的态度是? A. 满意
B. 批判
C. 中立
D. 无所谓
答案
- B. 智慧
- B. 急促的风浪
- B. 批判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的诗,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与人生的哲思。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vs 《次韵竹溪中书重修县橘二首》
-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春江花月夜》更多地关注美的享受,而《次韵竹溪中书重修县橘二首》则带有社会批判与理想追求的色彩。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对宋代诗人及其作品的综合评论。
- 《古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鉴赏与解析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