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桂帅辟书作》

时间: 2024-09-19 22:10:04

一昨闻公莫府开,梦魂频绕岭头梅。

久抛鞾袴辞军去,忽有弓旌扣户来。

茅舍相过争借问,荷衣欲出却徘徊。

旧时檄笔今焚弃,孤负黄金百尺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辞桂帅辟书作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一昨闻公莫府开,
梦魂频绕岭头梅。
久抛鞾袴辞军去,
忽有弓旌扣户来。
茅舍相过争借问,
荷衣欲出却徘徊。
旧时檄笔今焚弃,
孤负黄金百尺台。

白话文翻译:

前几天听说您的府邸开设,
我在梦中常常徘徊于岭头的梅花旁。
我早已抛弃军旅,辞别了战袍,
没想到却有弓箭和旌旗敲打我的门。
在茅草屋中来来往往,争着问候,
我想披上衣服外出,却迟迟不敢离开。
昔日的檄文和笔墨如今已经焚烧,
只感到辜负了这百尺高台的荣华。

注释:

字词注释:

  • 莫府:指的是特定的地方或某个官府。
  • 鞾袴:鞾是战袍,袴是裤子,合指士兵的服装。
  • 弓旌:弓箭和旗帜,象征军队。
  • 檄笔:指的是写檄文的笔,檄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书。
  • 黄金百尺台:形容高大的台阶或地位的奢华。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黄金百尺台”,可理解为对官位或成就的追求与失落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在辞去军旅后对往昔荣华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师孟,号白沙,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晚号白沙居士。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以历史事件和个人经历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辞去军职后,反映了他对军旅生涯的怀念与思考,同时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惶恐与无奈。

诗歌鉴赏:

《辞桂帅辟书作》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感的诗作,诗人在辞去军职后,内心的挣扎和对往昔的回忆交织在一起。在开头,诗人提到听说某位公爵府邸开设,激起了他对往日生活的思念。梦中的梅花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现实却是他已远离军旅、无法再回到过去的辉煌。

“久抛鞾袴辞军去,忽有弓旌扣户来。”这两句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一方面渴望摆脱军旅的束缚,另一方面又无法逃避现实的召唤。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他在茅舍中徘徊的情景,表现出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充满了对未来的迷惘与不安。

“旧时檄笔今焚弃,孤负黄金百尺台。”最后两句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意识到自己放弃了往昔的荣耀与成就,感到深深的遗憾与无奈。整首诗在对比与反思中,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不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昨闻公莫府开”:前几天听说某位公爵的宅邸已经开设,暗示着新的开始。
  • “梦魂频绕岭头梅”:诗人常常梦见岭头的梅花,象征着对往昔美好的追忆。
  • “久抛鞾袴辞军去”:已经抛弃了士兵的衣服,辞别军旅生活,表明对过去的决然。
  • “忽有弓旌扣户来”:突然有人来敲门,带着弓箭和旗帜,象征着对他军旅身份的召唤。
  • “茅舍相过争借问”:在茅草屋中,周围的人询问他的近况,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关心。
  • “荷衣欲出却徘徊”:想要换上衣服出门,却犹豫不决,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旧时檄笔今焚弃”:过去写檄文的笔墨如今已被烧掉,意味着对往昔的彻底告别。
  • “孤负黄金百尺台”:辜负了曾经的荣华与地位,表达了对失去的惋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岭头梅”比喻对美好往昔的追忆。
  • 对仗:如“荷衣欲出却徘徊”对称,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拟人:将情感化为“梦魂”,赋予梦以情感,强调了内心的挣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诗中交织着放弃与期望、回忆与现实的矛盾,展现了人面临选择时的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常象征高洁与坚韧,代表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怀念。
  • 弓旌:象征军旅生活的召唤,代表责任与使命。
  • 茅舍:象征简单平凡的生活,反映诗人对现状的无奈。
  • 檄笔:象征过去的辉煌与成就,表达对失去的惋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黄金百尺台”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荣华
    • C. 权力
  2. “久抛鞾袴辞军去”这句的意思是:

    • A. 离开军旅
    • B. 重新入伍
    • C. 继续战斗
  3. 诗人在梦中常常徘徊于什么地方?

    • A. 山顶
    • B. 岭头的梅花旁
    • C. 河边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刘克庄的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杜甫《春望》中对现实衰败的感慨形成对照。
  • 李白的《将进酒》展现了对生活的豪放态度,与刘克庄的反思形成对比,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刘克庄诗文集》
  • 《古典诗词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