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大象自中虚,中虚真不渝。施为心事业,应对口功夫。伎俩千般有,忧愁一点无。人能知此理,胜读五车书。
白话文翻译:
大象因其内在的空虚而显得伟大,这种空虚是真实且不变的。将这种空虚转化为内心的追求和事业,用言语和行动去应对外界。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技巧和手段,但心中却毫无忧愁。如果人们能理解这个道理,那么读再多的书也比不上。
注释:
- 大象:比喻伟大或高尚的事物。
- 中虚:内在的空虚,这里指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 不渝:不变。
- 施为:实施,行动。
- 伎俩:技巧,手段。
- 五车书:比喻大量的书籍,源自《庄子·天下》。
诗词背景:
作者邵雍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以哲理为主,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这首诗《大象吟》反映了邵雍对内心修养的重视,认为内心的纯净和无私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大象”这一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养的深刻理解。首句“大象自中虚”即指出伟大事物的本质在于其内在的空虚,这种空虚不是空洞无物,而是指内心的纯净和无私。接着,“中虚真不渝”强调这种内在的纯净是恒久不变的。后两句“施为心事业,应对口功夫”则将这种内在的修养转化为实际行动和言语的应对,体现了内外一致的原则。最后两句“伎俩千般有,忧愁一点无”则进一步强调,尽管有各种技巧和手段,但真正的内心修养是不受外界影响的,心中无忧无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对内心修养的深刻阐述。
诗词解析:
- 首句“大象自中虚”:通过“大象”这一象征,引出内在的空虚,即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 次句“中虚真不渝”:强调这种内在的纯净是恒久不变的。
- 第三句“施为心事业”:将内心的修养转化为实际行动,即内心的追求和事业。
- 第四句“应对口功夫”:将内心的修养转化为言语的应对,体现了内外一致的原则。
- 第五句“伎俩千般有”:指出尽管有各种技巧和手段,但真正的内心修养是不受外界影响的。
- 第六句“忧愁一点无”:强调心中无忧无虑,体现了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大象”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施为心事业,应对口功夫”,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强调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认为内心的纯净和无私是成就伟大事业的基础。通过“大象”这一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内心修养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内外一致的原则和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意象分析:
- 大象:象征伟大或高尚的事物,代表了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 中虚:象征内心的空虚,即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大象”象征什么? A. 伟大或高尚的事物 B. 内心的纯净和无私 C. 技巧和手段 D. 忧愁和烦恼
-
诗中的“中虚”指的是什么? A. 内心的空虚 B. 技巧和手段 C. 忧愁和烦恼 D. 外在的行动
-
诗中的“施为心事业”意味着什么? A. 将内心的修养转化为实际行动 B. 技巧和手段 C. 忧愁和烦恼 D. 外在的行动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邵雍的其他诗作,如《观物吟》、《观易吟》等,都体现了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诗词对比:
- 与唐代诗人王维的《鸟鸣涧》对比,王维的诗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而邵雍的诗则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邵雍集》:收录了邵雍的诗文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思想和创作风格。
- 《宋诗选注》:对宋代诗人的作品进行了选注,有助于深入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