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夫》

时间: 2025-01-06 13:36:07

黔国相逢地,苍灯共夜篝。

云龙念东野,柏马欢之罘。

邮传一分手,河山再见秋。

交情如缱绻,不在寄书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云夫
作者: 史弥宁 〔宋代〕

黔国相逢地,苍灯共夜篝。
云龙念东野,柏马欢之罘。
邮传一分手,河山再见秋。
交情如缱绻,不在寄书稠。

白话文翻译:

在黔国相遇的地方,夜晚的篝火下,我与朋友共度时光。
云龙怀念着东边的田野,柏树和马儿欢快地在一起。
邮差传递着一封信,河山之间再相见时已是秋天。
我们的情谊如同缠绵的情感,不在于书信的频繁。

注释:

  • 黔国:指的是今贵州一带,代表诗人和朋友相遇的地点。
  • 苍灯:指昏暗的灯光,这里描绘了诗人夜晚篝火的环境。
  • 云龙:可能指诗人的朋友,带有一种理想化的形象。
  • 东野:指向东边的田野,象征着思念和怀旧。
  • 柏马:柏树和马,寓意自然和朋友之间的欢愉。
  • 邮传:指邮递,象征着两地间的联系。
  • 缱绻:形容情感深厚,难以割舍。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弥宁(生卒年不详)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以抒情为主,热爱描绘人情与自然的交融。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友人在黔地相聚的经历有关,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重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寄云夫》是一首充满情感和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黔国与友相聚,篝火之下的夜晚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温馨,篝火的光芒映照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随后的句子通过“云龙”和“东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的情感发展从相聚到思念,最后回归到对友情的深刻理解。尤其是最后两句,通过“交情如缱绻”,强调了情谊的深刻与持久,暗示即使书信不频繁,心灵的联系依然牢固。这种深刻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相融合,展示了宋代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黔国相逢地:指在贵州相遇的场所,强调了地域的特性。
  2. 苍灯共夜篝:夜晚的篝火下,朋友们聚在一起,享受温暖的氛围。
  3. 云龙念东野:云龙可能是朋友的代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4. 柏马欢之罘:描绘自然的欢愉,象征着友谊的美好。
  5. 邮传一分手:通过邮递联系,暗示距离并不是阻碍情感的因素。
  6. 河山再见秋:表达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美好愿景。
  7. 交情如缱绻:强调情感的深厚与持久。
  8. 不在寄书稠:表明书信的频繁与否并不影响真正的友情。

修辞手法: 此诗运用了一些比喻和意象,如“苍灯”、“云龙”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黔国:象征着相聚的地方与自然之美。
  • 苍灯:代表温馨的夜晚与友谊。
  • 云龙:象征志同道合的朋友。
  • 柏马:自然与友谊的结合。
  • :象征着时光流逝与未来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黔国”指的是哪个地方? A. 今贵州地区
    B. 今云南地区
    C. 今四川地区

  2. 诗中“苍灯”意指什么? A. 明亮的灯光
    B. 昏暗的灯光
    C. 不存在的灯光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的脆弱
    B. 友情的持久
    C. 友情的冷淡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静夜思》 – 李白
  2. 《送友人》 – 李白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送友人》中,同样表达了对友谊和远行的思念,但更加侧重于离别的情感;而《寄云夫》则更注重于相聚的温暖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语言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