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恩堂》

时间: 2025-01-04 12:28:19

不才只全老林丘,也玷班行也典州。

惭愧一家都饱暖,君恩海样若为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不才只全老林丘,也玷班行也典州。
惭愧一家都饱暖,君恩海样若为酬。

白话文翻译

我这个无能之人,只能在老林丘中度过余生,
即使在班行和典州也同样无法自拔。
我为自己一家能过上温饱的日子而感到惭愧,
如此浩瀚的君恩,我该如何来回报呢?

注释

  • 不才:指自谦,意为自己没有才能。
  • 老林丘:老林丘可能指的是隐居或退隐的地方,表达诗人对自己处境的感慨。
  • 班行:指的是班级或行列,可能暗指文士的地位。
  • 典州:古代的州名,可能代表着地方的官职或地位。
  • 惭愧:感到羞愧。
  • 君恩:指皇帝或权贵的恩惠。
  • 海样:像大海一般形容恩泽的广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弥宁,字君复,号止庵,宋代著名诗人。他以工整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人情,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荷恩堂》创作于宋代,诗人生活的时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对于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的思考愈加深刻。诗中表达了对自身无能的自谦和对于君恩的感激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荷恩堂》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能的自谦和对社会的惭愧之情。开头两句,诗人以“不才”自谦,描绘了自己在老林丘的隐居生活,展现了一种对世俗成功的放弃和对个人局限的认知。这里的“老林丘”不仅是地理上的位置,更是心灵的归宿,象征着诗人对于尘世名利的超脱和对自然的向往。

接下来的句子,诗人提及“班行”和“典州”,表达了即使在文人聚集的地方,他仍然无法自我认同,显示出一种对社会地位的无奈和对才华的自我否定。

最后两句,诗人对“一家都饱暖”的感慨,反映了他对家庭幸福的珍视,但也因其自知无能而感到惭愧。他意识到自己承受着来自于君主的厚恩,而这份恩泽如同“海样”般浩瀚无边,使得他倍感回报之难。这不仅表现了对恩泽的感激,也流露出一种深深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处境的反思,深入探讨了人与社会、与恩情之间的复杂关系,表现出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才只全老林丘:自谦,强调自己无能,选择隐居。
  2. 也玷班行也典州:即使身处文人聚集之地,仍感到不配。
  3. 惭愧一家都饱暖:对家庭生活的满足感到羞愧,反映内心对成功的渴望。
  4. 君恩海样若为酬:面对君主的恩泽,感到回报的艰难和无从下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君恩比喻为“海样”,形象地表达其广博与深厚。
  • 对仗:前两句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自谦:通过“我不才”表现出诗人的谦逊与自省。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题围绕个人的无能与社会的恩惠展开,表现出对自身局限的反思与对社会的责任感。诗人虽然身处温饱之中,但依然对自己的能力感到羞愧,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老林丘:象征隐逸与超脱,代表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
  • 班行与典州:象征社会地位与文人聚集的场合,反映诗人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缺失。
  • 君恩:象征权贵的恩惠,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感激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自称“不才”,是为了表达什么? A. 自谦
    B. 自豪
    C. 无奈
    D. 骄傲

  2. “君恩海样”中的“海样”比喻了什么? A. 广博的君恩
    B. 深邃的思考
    C. 无边的孤独
    D. 努力的结果

  3. 诗中提到的“老林丘”最可能代表什么? A. 城市
    B. 乡村
    C. 隐居生活
    D. 战场

答案

  1. A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
  • 《登高》杜甫: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与家国情怀。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荷恩堂》都体现了个人的内心思考,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情感,而《荷恩堂》则关注社会责任与自我反思。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史弥宁诗文集》

通过以上解析,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荷恩堂》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