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

时间: 2025-01-05 09:11:59

醉枕醒来夜未央,倦身殿转厌藜床。

映窗色皎犹疑月,刮骨寒知不是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枕醒来夜未央,
倦身殿转厌藜床。
映窗色皎犹疑月,
刮骨寒知不是霜。

白话文翻译:

我在醉梦中醒来,夜还未结束;
疲惫的身体在殿内辗转反侧,厌倦了这藜床。
窗外的光明照映着,明亮如月,
但那刺骨的寒意却让我知道这不是霜。

注释:

  1. 醉枕:指在醉酒中入睡的枕头。
  2. 夜未央:夜还没有结束,暗示时间过得很慢。
  3. 倦身殿转:疲惫的身体在殿中辗转不安。
  4. 藜床:一种用藜草编成的床,象征简陋或不舒适。
  5. 映窗色皎:窗外的光明照映进来,明亮而洁白。
  6. 犹疑月:让人怀疑那是月光。
  7. 刮骨寒:刺骨的寒冷,形容寒意逼人。
  8. 不是霜:寒意如此强烈,不是一般的霜冷。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它通过对夜晚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流露,传达了孤独和寒冷的情绪,符合宋代文人的抒情特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景阳,号梦阮,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个人经历多舛,曾经历过战乱与动荡。刘过的诗风细腻,擅长描写景物与抒发情感,其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在孤独的环境中感受到夜的漫长与寒冷,表达了对生活的不满和对温暖的向往。

诗歌鉴赏:

整首《雪》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藏了深刻的情感。诗人在醉梦中醒来,发现夜晚仍未结束,身心俱疲,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惆怅。这里的“夜未央”不仅仅是时间的描述,更是对生活无尽的感叹。接着,诗人描绘了自己在殿中辗转反侧的情景,表达了对那种简陋藜床的厌倦,折射出对生活境遇的不满与厌倦。

“映窗色皎犹疑月”,这一句通过窗外光亮的描写,呈现出一种明亮与希望的对比,但随即又引出“刮骨寒知不是霜”,将读者的情感引向一种寒冷的孤独。诗中通过温暖的光与刺骨的寒意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使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通过细腻的描写,作者不仅仅是在描述自然景象,更是在表达一种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借助雪的意象,传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使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醉枕醒来夜未央:在醉酒的状态下醒来,发现夜晚仍然漫长,强调了时间的无尽和内心的孤寂。
  2. 倦身殿转厌藜床:身体疲惫不堪,难以安眠,厌倦了简陋的床铺,反映出诗人的生活困境。
  3. 映窗色皎犹疑月:窗外的光线明亮,令人怀疑是否是月光,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4. 刮骨寒知不是霜:刺骨的寒冷让人清醒,这种寒意不仅仅是天气的寒冷,更是内心的寒冷与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窗外的光明比作月光,营造出一种温暖与希望的氛围。
  • 拟人:通过“倦身殿转”表现诗人的内心状态,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诗句之间结构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夜晚的漫长与寒冷,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温暖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面对社会变迁时的孤独与彷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寒冷与孤独,暗示内心的空虚。
  • :象征着美好与希望,代表对生活的向往。
  • 藜床:象征着生活的简陋与不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枕醒来夜未央”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兴奋
  2. “刮骨寒知不是霜”中的“刮骨寒”是什么感觉?

    • A. 温暖
    • B. 寒冷
    • C. 舒适
  3. 诗人对藜床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喜欢
    • B. 厌倦
    • C. 满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夜雨寄北》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对比,刘过的《雪》在情感表达上更显孤独与寒冷,李白则更倾向于对故乡的思念与温暖的回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的艺术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