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同曹元章游新安寺
作者:刘过 〔宋代〕
畏暑倦杯酌,修廊散步行。
寺深藏古意,蝉老带秋声。
去就诸缘薄,穷通一念轻。
更寻水清处,为我濯尘缨。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夏季,我感到疲倦,慢慢地品着酒,沿着修长的廊道散步。
寺庙深处隐藏着古老的情趣,蝉鸣渐老带来了秋天的声音。
人世间的去留缘分都很淡薄,无论穷困还是通达,都只是心中一念而已。
我更想寻找一处清澈的水源来洗涤我的尘世烦恼。
注释
- 畏暑:畏惧酷热,感到炎热。
- 倦杯酌:疲倦于饮酒,意指饮酒时的无精打采。
- 修廊:形容寺庙的长廊。
- 古意:古老的情趣或意境。
- 蝉老:指蝉的鸣叫声,暗示时光流逝。
- 去就诸缘薄:人生的去留与缘分都显得淡薄。
- 穷通一念轻:无论是贫穷还是顺利,心中只需一念即可。
- 濯尘缨:洗涤尘世的烦恼,缨指的是衣物上的饰带。
典故解析
“蝉老带秋声”:蝉鸣是夏季的象征,随着蝉的老去,秋天的声音渐渐显现,体现了季节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此处可以联系到古代诗人的“时光”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过,字子澄,号千峰,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刘过游览新安寺时,表现了他在寺庙中避暑、休憩时的感受与心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同曹元章游新安寺》是一首描绘夏日游览寺庙的诗作,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开篇以“畏暑倦杯酌”点出身处夏季的炎热与疲惫,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和对宁静的向往。接着,作者描绘了寺庙的古老意境与蝉声的交织,形成一种悠远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个恬淡的世外桃源。
在“去就诸缘薄,穷通一念轻”中,诗人流露出对人生的洞察,认为无论人生的起伏与变迁,都不过是一念之间,体现出一种超然的哲学思考。最后的“更寻水清处,为我濯尘缨”,表达了他渴望寻求一处清幽之地,洗净心中的尘埃,反映出其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在意境上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上则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豁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畏暑倦杯酌:表现出夏日的炎热与诗人的疲惫,暗示他对外界的厌倦。
- 修廊散步行:描绘在寺庙修长的廊道上漫步,体现出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
- 寺深藏古意:寺庙深处蕴含着古老的文化和情感。
- 蝉老带秋声:蝉鸣渐渐显现出秋天的气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去就诸缘薄:人生的去留与缘分都显得微薄,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哲理。
- 穷通一念轻:无论贫穷还是顺利,心态才是最重要的。
- 更寻水清处:渴望寻求一处清水来洗净心灵的尘埃。
- 为我濯尘缨:象征着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蝉声象征时间流逝,反映出人生的变化。
- 对仗:如“去就诸缘薄,穷通一念轻”,对比人生的不同状态。
- 拟人:蝉老暗示着时光的老去,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游寺庙为背景,探讨人生的无常与内心的宁静,表现出一种哲理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暑:象征着烦闷与困扰。
- 寺:代表宁静与古老的智慧。
- 蝉: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水清:象征纯净与心灵的洗涤。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歌的核心主题:在繁杂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畏暑”指的是什么?
- A. 害怕寒冷
- B. 感到炎热
- C. 喜欢夏天
- D. 对暑假期待
-
“蝉老带秋声”暗示了什么?
- A. 夏天还很长
- B. 秋天即将来临
- C. 蝉的生命周期
- D. 蝉的鸣叫很美
-
诗中提到的“濯尘缨”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财富的追求
- B. 渴望洗净心灵的尘埃
- C. 对名利的向往
- D.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寻隐者不遇》 - 贾岛
- 《山中问答》 - 李白
诗词对比
《寻隐者不遇》与《同曹元章游新安寺》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前者通过对隐士的渴望表达对世俗生活的逃避,后者则通过游寺庙的经历反思人生的变化。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生活哲学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