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其一 锦城重九,无处登高看菊,公园有感赋》
时间: 2025-01-04 08:19:2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佳日未题糕。辜负诗豪。世途险阻在居高。借筹安平易好,底事劳劳。访菊步晴郊。谁送香醪。且将醒眼看伊曹。千古风流陶靖节,史册名标。
白话文翻译: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尚未写下诗句,真是辜负了那些诗豪。人生道路艰难险阻,唯有高处才显得平易。借着筹码的安稳,何必忙忙碌碌。游览公园,踏着晴朗的郊野,谁来送上美酒?且将清醒的眼光,看看那些菊花。千古风流的陶渊明,他的名声早已铭刻在史册上。
注释:
- 佳日: 美好的日子。
- 未题糕: 还没有写诗作。
- 辜负: 辜负,浪费。
- 诗豪: 指有才华的诗人。
- 世途: 人生道路。
- 险阻: 障碍和困难。
- 借筹: 借助于筹码。
- 安平易: 平安顺利。
- 底事劳劳: 何必如此劳累。
- 访菊: 赏菊花。
- 香醪: 美酒,指美好的饮品。
- 醒眼: 清醒的眼睛。
- 伊曹: 指那些菊花。
- 陶靖节: 指陶渊明,号靖节,著名的隐士诗人。
- 史册名标: 名声被载入史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炳灵,清代诗人,生于盛世,受过良好的教育,尤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感受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创作背景:
《浪淘沙 其一》写于重阳节,诗人感受到节日的欢愉与内心的孤独,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人陶渊明的追慕,以及对人生苦短的感慨。
诗歌鉴赏:
本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开头的“佳日未题糕”引入了节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叹息。接着,通过“世途险阻在居高”的句子,诗人转向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表现出对高处安宁的渴望,暗含了他对人生挑战的认知。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访菊步晴郊”,表现出一种悠闲的心态,虽然现实生活充满了艰辛,但在自然中寻到一丝安慰。最后提到“千古风流陶靖节”,将古代隐士陶渊明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通过对节日、菊花、古人的描写,传达出一种思索人生、追求理想的情感。诗中用辞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佳日未题糕: 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我还没有写下与节日相称的诗作。
- 辜负诗豪: 我辜负了那些才华横溢的诗人。
- 世途险阻在居高: 人生的道路上充满阻碍,只有高处的视角才能看得更远。
- 借筹安平易好,底事劳劳: 若能借助筹码的安稳,何必如此辛劳呢?
- 访菊步晴郊: 我在晴朗的郊野中游赏菊花。
- 谁送香醪: 谁来为我送上美酒呢?
- 且将醒眼看伊曹: 不妨用清醒的眼睛来欣赏这些菊花。
- 千古风流陶靖节: 千古以来,陶渊明的风流才华无人可及。
- 史册名标: 他的名字早已被载入史册,留名后世。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如“佳日”与“辜负”,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 “香醪”比喻美好的生活享受。
- 排比: 通过排比句式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借助重阳节的背景,抒发出诗人对古人陶渊明的敬仰,同时也反映出对当下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菊花: 象征孤高与清雅,代表着陶渊明的隐逸生活。
- 香醪: 代表生活的享受与洒脱。
- 重阳节: 体现了节日的氛围与人们的情感寄托。
文化内涵:
- 菊花: 在中国文化中,菊花象征着坚韧与高洁的品格。
- 陶渊明: 被视为隐士的典范,代表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浪淘沙 其一》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炳灵
- C. 陶渊明
-
诗中提到的“香醪”指的是什么?
- A. 食物
- B. 美酒
- C. 菊花
-
诗中“千古风流陶靖节”指的是哪个诗人?
- A. 白居易
- B. 陶渊明
- C. 杜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表现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的主题。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抒发人生哲理与理想追求。
诗词对比:
- 《浪淘沙 其一》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均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李炳灵的诗更强调现实生活的艰辛,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隐逸的宁静与自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炳灵研究》
- 《陶渊明与中国文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