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9 22:42: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记得昔同游。杨柳湾头。落花流水两悠悠。
莫道春愁禁不起,还是春愁。欸乃橹声柔。
梦也难留。轻寒翠被冷香篝。
睡起斜阳明雉堞,错认杭州。
白话文翻译:
我记得以前和你一起游玩,在杨柳湾的岸头。
落花和流水都在悠悠荡荡。
不要说春天的愁苦难以承受,其实依旧是春愁。
听那橹声轻柔,似乎在梦中也难以留住。
轻寒的春夜,清香的篝火,令人感到寒意。
睡醒时斜阳照耀,看到明亮的雉堞,竟误以为是杭州。
注释:
- 昔:以前,往日。
- 杨柳湾:指的是有杨柳树的水湾,常用作游玩的地方。
- 落花流水:形容春天的景象,表示时间的流逝和春愁的滋生。
- 欸乃:小船划水时发出的声音。
- 冷香篝:指篝火散发的清冷香气。
- 明雉堞:雉堞是古代城墙上修建的部分,这里指代某种建筑物,表现出错认的情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杨柳湾”常常象征着春天的柔美与愁思,落花流水的意象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代表着流逝的时间和不可挽回的过往。这里的“春愁”引发了对春天的回忆与感慨,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俞绣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风格清丽而富有韵味。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春天游玩时所作,表达了对春天的美好回忆以及在美景中引发的愁苦情怀,结合个人的游历经历,构成了诗词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柔和的语调,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随之而来的愁绪。诗的开头用“记得昔同游”引入,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接下来的“杨柳湾头”描绘出一幅生动的春日游景,活泼的自然景象中渗透着个人的情感共鸣。落花与流水不仅呈现了春天的特点,更引发了对流逝的深思。
诗中“莫道春愁禁不起,还是春愁”一句,通过对比反映出愁绪的无奈与深沉,春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情感。再到“欸乃橹声柔”则借助自然声音的描绘,增加了诗的音乐感,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最后的“睡起斜阳明雉堞,错认杭州”则是诗人将自己的情感经历与自然景象结合,表现出对过往的回忆与对现实的错觉,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记得昔同游:回忆往日与友人一起游玩的情景,建立亲密感。
- 杨柳湾头:地点的描绘,传达春天的生机。
- 落花流水两悠悠:自然景象与心情的交融,表现了一种悠然的状态。
- 莫道春愁禁不起,还是春愁:反思春愁的无奈,情绪的深刻。
- 欸乃橹声柔:描绘水乡的恬静,增强诗的音韵美。
- 梦也难留:梦境的短暂与现实的无常。
- 轻寒翠被冷香篝:春夜的清冷与香气,增加了感官体验。
- 睡起斜阳明雉堞,错认杭州:错认的情景,象征着对过往的失落与对现实的迷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愁比作难以承受的情感。
- 拟人:将橹声描绘得柔和如梦。
- 对仗:如“落花流水”与“轻寒翠被”,增强了诗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游玩的回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惋惜以及对春天情感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柔和而略显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杨柳:象征柔美与生机。
- 落花:象征美好时光的流逝。
- 流水:象征时间的无情与变化。
- 春愁:人们对春天美好却又短暂的感慨。
- 斜阳:象征着黄昏与终结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游玩地点是哪里? A. 西湖
B. 杨柳湾
C. 长江 -
“欸乃”指的是什么? A. 鸟鸣
B. 小船划水声
C. 风声 -
诗中的“春愁”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愉
B. 惆怅
C.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俞绣孙的《浪淘沙》更侧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的结合,前者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两者都反映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处理方式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