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游(越调)》
时间: 2025-01-06 08:58: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清夜游(越调)
作者:周端臣〔宋代〕
西园昨夜,又一番阑风伏雨。
清晨按行处。有新绿照人,乱红迷路。
归吟窗底,但瓶几留连春住。
窥晴小蝶翩翩,等间飞来似相妒。
迟暮。家山信杳,奈锦字难凭,清梦无据。
春尽江头,啼鹃最凄苦。
蔷薇几度花开,误风前翠樽谁举。
也应念留滞周南,思归未赋。
白话文翻译
昨夜在西园,竟又经历了一阵风雨。
清晨在行走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新绿,纷乱的花瓣让人迷失了方向。
在窗下吟诵,只有几瓶酒留连春天的情景。
透过窗户,看见小蝴蝶翩翩起舞,似乎在嫉妒那偶尔飞来的春光。
傍晚时分,家乡的消息杳无音信,华丽的文字难以依凭,清晰的梦境也无处可寻。
春天即将结束,江边的杜鹃声最为凄苦。
蔷薇花开了几次,却谁又能在风前举起那翠绿的酒樽呢?
想必我也应当思念滞留在周南的日子,但归家的诗句还未写成。
注释
- 阑风伏雨:阑风指微风,伏雨指细雨,形容夜间气候的变化。
- 新绿照人:新生的绿色植物映照着人的面容,生机盎然。
- 乱红迷路:花瓣纷乱,令人迷失方向。
- 留连春住:留恋春日的美好景象。
- 锦字难凭:锦字指华丽的文字,这里意指无法依靠华丽的词句来传达情感。
- 清梦无据:梦境清晰却无从把握。
- 啼鹃:杜鹃鸟的啼叫,常与凄苦的情感相连。
- 翠樽:用来盛酒的美丽酒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端臣,南宋时期的词人,精于词作,风格细腻。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情感真挚,深受当时文人推崇。
创作背景
《清夜游》创作于春末夏初的时节,诗人通过描绘夜雨后的清晨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交织,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清夜游》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以“阑风伏雨”引入,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细腻情感的清晨,紧接着的“新绿照人,乱红迷路”展现了春日的迷人景象。诗人的情感在这美景中愈发显得孤独,尤其是“归吟窗底,但瓶几留连春住”,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诗中的“小蝶翩翩”,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嫉妒与失落。随着诗情的深入,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尤其是“家山信杳”一句,传达出一丝无奈与失落。最后,诗人用“思归未赋”结束,表达了对归乡的渴望与未能实现的遗憾。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渗透着深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园昨夜,又一番阑风伏雨。
- 昨夜在西园经历了一阵微风细雨,暗示天气的变幻与情绪的波动。
-
清晨按行处。有新绿照人,乱红迷路。
- 清晨时分,眼前的绿色植物让人感到生机盎然,花瓣的纷落则让人迷失方向,暗示内心的迷茫。
-
归吟窗底,但瓶几留连春住。
- 在窗边吟咏,酒瓶中只剩下几分春的踪迹,表达对春天的依恋。
-
窥晴小蝶翩翩,等间飞来似相妒。
- 透过窗户看见小蝴蝶飞舞,似乎在嫉妒偶尔飞来的春光,体现了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
迟暮。家山信杳,奈锦字难凭,清梦无据。
- 进入傍晚,家乡的音信全无,华丽的文字无法寄托情感,清梦也无从把握,强调失落感。
-
春尽江头,啼鹃最凄苦。
- 春天即将结束,江边杜鹃的啼叫声显得分外凄苦,象征失去的美好。
-
蔷薇几度花开,误风前翠樽谁举。
- 蔷薇花开几度,却没有人再举起酒樽,暗示着对过往欢愉的追忆与无奈。
-
也应念留滞周南,思归未赋。
- 诗人思念滞留在周南的日子,但归家的诗句尚未写成,表达了深切的乡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梦无据”,将梦境比作无从把握的事物,生动形象。
- 拟人:如“小蝶翩翩,等间飞来似相妒”,赋予小蝶情感,使其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归吟窗底,但瓶几留连春住”,形成对称的句式,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邃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园: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 新绿:代表着生命与希望,清晨的生机。
- 乱红:象征着短暂与美丽,暗示失去的美好。
- 小蝶:象征着自由与轻盈,同时也表现出嫉妒与失落。
- 家山:象征着故乡与归属,表达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清夜游》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周端臣
C. 杜甫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新绿”象征什么? A. 失去
B. 生命与希望
C. 悲伤
D. 夕阳 -
“清梦无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梦境的怀念
B. 对现实的无奈
C. 对过去的追忆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杨洪基
诗词对比
《春望》(杜甫)与《清夜游》在主题上都表达对时光流逝与故乡的思念。杜甫以沉重的笔调描绘国破家亡的悲痛,而周端臣则以细腻的描写展现个人的孤独与对自然之美的感怀。
参考资料
- 《宋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周端臣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