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独宿柏仙庵》
时间: 2025-01-19 20:16: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夜独宿柏仙庵
晚雨纤纤变玉,小庵高卧有余清。
梦惊忽有穿窗片,夜静惟闻泻竹声。
稍压冬温聊得健,未濡秋旱若为耕。
天公用意真难会,又作春风烂漫晴。
白话文翻译:
夜晚的细雨轻轻地变成了洁白的玉石,我在小庵中高卧,感到一阵清凉。梦中惊醒,忽然听到窗外有雨滴穿窗而入,夜色静谧,只能听到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稍微压制着冬天的温暖,让我觉得精神抖擞,秋天的干旱仿佛是为了耕作。天公的用意真是难以揣摩,竟然又让春风带来明媚的晴天。
注释:
- 纤纤:形容雨细小而轻盈。
- 小庵:指小寺庙,这里是作者居住的地方。
- 噫:表示惊叹或感慨。
- 泻竹声:竹子被风吹动后,发出的声音。
典故解析:
- 柏仙庵:与道教相关,表示作者追求清净和超脱的生活方式。
- 天公:古代对上天的称呼,常被用来表达对天意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其诗词具有豪放、清新、高远的风格,广泛涉猎多个文体。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心境趋向淡泊与超然,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雪夜的宁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宁静。开篇的“晚雨纤纤变玉”,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后的清新气息,营造出一种温雅的夜晚氛围。接下来的“梦惊忽有穿窗片”,则突显了夜的寂静与诗人的敏感,仿佛在这片宁静中,任何细微的声响都能惊动他的梦境。
诗人通过“未濡秋旱若为耕”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思考,表现出对天公的无奈与感慨。天公的安排常常难以理解,正如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一样,充满了对命运的思索。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使整首诗不仅仅是景色的描写,更是情感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晚雨纤纤变玉:细雨在夜晚中轻轻地落下,仿佛在变成洁白的玉。
- 小庵高卧有余清:在这小庵中高卧,感受到一阵清凉的气息。
- 梦惊忽有穿窗片:梦中惊醒,突然有雨滴穿过窗子落入室内。
- 夜静惟闻泻竹声:夜晚静谧,唯有竹子被风吹动的声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比作玉,增强了诗的意象。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 对仗:如“冬温”和“秋旱”,形成鲜明的对比。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围绕着自然的变化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在静谧的夜晚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洗净与新生。
- 竹声: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晚雨纤纤变玉”中的“纤纤”形容的是哪种状态? A. 粗糙 B. 细小 C. 稠密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柏仙庵”主要代表什么? A. 城市 B. 自然 C. 道教清净之地
答案: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夜泊牛津》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苏轼的《雪夜独宿柏仙庵》与王维的《鸟鸣涧》都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自然的美,但苏轼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展现自然的和谐美。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