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仙都石笋似天成,
凫水松龙是弟兄。
走遍游人与行客,
未知谁可寄深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仙都的奇特景色,石笋高耸如天成,水中游弋的鸭子和松树上的龙彼此相依。尽管我走遍了这里的游人和行客,却不知道谁能寄托我内心的深情。
注释:
- 仙都: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特指山水风景极佳的地方。
- 石笋:指石头自然形成的尖筒状的岩石,形状如笋,象征着自然的鬼斧神工。
- 凫水:指水中的野鸭,寓意生机与灵动。
- 松龙:松树与龙的结合,象征着坚韧与神秘。
- 走遍:形容游历的广泛,指向四方走访。
- 深情:指内心深厚的情感与寄托。
典故解析:
“仙都”常用于描绘与神仙相关的美丽地方,诗中隐含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吕祖俭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字子平,号石林。他以其精湛的诗才和深厚的文学底蕴而闻名,作品大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吕祖俭游历仙都时,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情感的思索。那时的社会氛围鼓励文人游历山水,以寻求灵感和寄托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慈溪龙虎轩偶成》以其简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开头一句“仙都石笋似天成”,通过“似天成”二字,表达了自然景观的神奇与壮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凫水松龙是弟兄”,则将自然生物与环境结合,生动地体现了生态的和谐。诗的后两句“走遍游人与行客,未知谁可寄深情”,则引入了人情的思考,诗人虽游历四方,但内心的情感似乎没有找到归属,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惆怅。
整首诗在描绘壮丽自然的同时,也反映了人对情感寄托的渴望和迷茫。吕祖俭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与人心之间的关系,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仙都石笋似天成:描绘仙都的奇特自然景观,强调其壮丽与独特,仿佛是天工开物。
- 凫水松龙是弟兄:松树与水中鸭子之间的和谐关系,象征着自然界的生生不息。
- 走遍游人与行客:表达诗人游历的广泛,接触了众多的人。
- 未知谁可寄深情:尽管见过许多人,内心的情感却无法找到寄托,流露出几分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石笋比作“天成”,强调其自然之美。
- 拟人:松龙之间的关系被形容为“弟兄”,赋予了自然景观以人性化的情感联结。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自然与人的情感交融,表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与对人际情感的思考,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笋:象征着大自然的奇观与力量。
- 凫水:代表了生机与活力,寓意生命的流动。
- 松龙:象征坚韧与神秘,体现自然的丰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凫水”是指哪种动物? A. 鸭子
B. 鱼
C. 鹰 -
诗人走遍了哪些人? A. 游人和行客
B. 商人和农民
C. 学者和艺术家 -
诗的意象“石笋”象征什么? A. 自然的力量
B. 人的情感
C. 社会的繁华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by 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但吕祖俭的诗更侧重于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强调自然的壮丽与气势。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吕祖俭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