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减字木兰花
雨余还览。隐隐遥岑花病眼。
嫩绿浮湖。百顷蒲萄染不如。
晨光绝胜。不许纤尘微点镜。
满目皆诗。莫怪骚人语益奇。
白话文翻译:
雨后再观赏。远处的山峦似乎让花儿都感到眼睛不适。
嫩绿的湖水上浮着,广阔的水面上,蒲萄的色泽也不如它。
晨光更加辉煌,不允许任何微小的灰尘在镜子上留下痕迹。
眼前的景色无不充满诗意,难怪骚人们的言语更显奇妙。
注释:
-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表示词的格式。
- 雨余:雨后。
- 隐隐:微弱、模糊。
- 遥岑:远处的山峰。
- 病眼:形容花儿因远望而感到眼睛疲惫。
- 嫩绿浮湖:湖面上漂浮着嫩绿色的植物。
- 百顷蒲萄:比喻广阔的水面上有很多蒲萄。
- 晨光绝胜:早晨的阳光最为辉煌。
- 纤尘微点:细小的尘埃。
- 满目皆诗:眼前的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
- 骚人:指诗人或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倪称(公元生卒年不详),字君德,号静庵,宋代词人。其词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创作于宋代的某个雨季,表现出诗人在雨后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慨。此时的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文人雅士常常聚集于自然之中,吟咏作诗。
诗歌鉴赏:
《减字木兰花》是一首充满生机与灵动的词作,诗人在细腻的描写中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热爱与感悟。开篇“雨余还览”,即以雨后的清新之美为引,带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诗中“隐隐遥岑花病眼”的描绘,表达了自然景色的遥远与朦胧,也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那种因美而生的微妙情感。
接下来的“嫩绿浮湖”和“百顷蒲萄染不如”,则通过对比,强调了嫩绿湖水的纯净与生机,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晨光的描写“晨光绝胜”,则是词人对光明与洁净的追求,体现了高远的理想与情怀。
整首词以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最后一句“满目皆诗”,不仅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也引导读者反思:在这样的美景之中,诗意并非只属于诗人,每个人都可以从自然中汲取灵感,感悟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余还览:雨后再看,暗示了自然的洗礼与新生。
- 隐隐遥岑花病眼:远方的山峦朦胧,花儿似乎因远望而疲惫,描写一种美的遥远与渴望。
- 嫩绿浮湖:湖面上漂浮着嫩绿色的植物,传达出生命的活力。
- 百顷蒲萄染不如:广阔的水面,蒲萄的色彩都不及湖水的清新。
- 晨光绝胜:晨光的灿烂无与伦比,表现了光明的力量。
- 不许纤尘微点镜:细微的尘埃都不允许留在镜子上,象征着纯净的追求。
- 满目皆诗:眼前的景象处处充满诗意,表达了自然的美好。
- 莫怪骚人语益奇:难怪文人们的言语更加奇特,强调了自然与文学的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百顷蒲萄染不如”,通过比较,突出湖水的美丽。
- 拟人:如“花病眼”,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词句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雨后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思考。自然的美与人文的情感交融,形成了诗歌的核心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洗净与新生。
- 花:美与生命的象征。
- 湖:宁静与纯净的代表。
- 晨光:光明与希望。
- 蒲萄:自然的丰盈与富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雨余还览”中的“还”字是什么意思?
- A. 还原
- B. 再
- C. 归还
- D. 不再
-
“满目皆诗”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苦恼
- B. 自然的美丽
- C. 诗人的孤独
- D. 诗的无奈
-
“晨光绝胜”意在强调什么?
- A. 晨光的平凡
- B. 晨光的辉煌
- C. 晨光的温暖
- D. 晨光的短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将《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尽管两者都描绘自然之美,但李清照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与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倪称则更偏向于自然景观的宏大与生动。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