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九首 其八》

时间: 2025-01-06 16:56:32

俏垂双鬓,窣地行来花有影。

不怕生疏,一点灵犀惯吃虚。

再三临镜,偏是何郎工傅粉。

十斛明珠,抵得当筵一笑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俏垂双鬓,窣地行来花有影。
不怕生疏,一点灵犀惯吃虚。
再三临镜,偏是何郎工傅粉。
十斛明珠,抵得当筵一笑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形象,她轻盈地走来,仿佛花影轻摇。她并不怕与人生疏,心中那一点灵犀早已习惯了虚无的情感。她对着镜子反复打量,发现自己打扮得如同那位工巧的男子。即使有十斛明珠的美丽,也比不上在宴席上与人一笑的瞬间。

注释

  • 俏垂双鬓:形容女子的头发垂落两侧,显得娇美。
  • 窣地行来:轻盈地走来,形态优雅。
  • 花有影:花影摇曳,暗示美丽与轻盈。
  • 灵犀:指心灵相通,彼此感应。
  • 临镜:面对镜子,照看自己的样貌。
  • 何郎工傅粉:指的是能工巧匠(郎),形容化妆之技艺。
  • 十斛明珠:比喻极其珍贵的美丽。
  • 当筵一笑:在宴席上微笑,形容瞬间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丽,常以女性的美丽和情感为题材,作品流传甚广。

创作背景

《减字木兰花》系列诗作是李慈铭表达个人情感与审美期待的重要作品,该作品反映了当时清代社会对女性美的追求和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美丽与柔情,展现了诗人对女性美的赞美与感慨。开头的“俏垂双鬓”便为整个作品定下了婉约的基调,女子的轻盈与优雅仿佛让人置身于春日花丛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与美丽。

随后的“再三临镜”则突显了女性对自身形象的关注与追求,反映出一种自我审视的心态。她对容颜的打扮与心思的投入,象征着人们在外在与内在之间的纠结与反思。而“十斛明珠”的比喻,借助珍贵的珠宝来形容美丽的肤色与气质,更加突显了其独特的美。

整首诗在轻柔的韵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最终以“抵得当筵一笑无”收尾,似乎在传达即使拥有再多的美丽与财富,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与沟通才是更为珍贵的。由此,诗人引导读者思考内心与外在、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展现出其深厚的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俏垂双鬓:开篇即以形象描写吸引读者,生动勾勒出女子的外貌特征。
  • 窣地行来:通过声音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感,体现了女子的轻盈。
  • 不怕生疏:表达女子的自信与洒脱,能够坦然面对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 一点灵犀惯吃虚:暗示她内心的情感细腻,虽有些虚无却依然敏感。
  • 再三临镜:显示出她对自身美丽的关注,体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 偏是何郎工傅粉:用男性的化妆技巧来比拟,展现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
  • 十斛明珠:珍贵的美丽并不是唯一的价值。
  • 抵得当筵一笑无:强调情感的真实与瞬间的美好,超越物质的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的美丽比作“十斛明珠”,加强了形象的生动性。
  • 拟人:诗中“灵犀”赋予了情感以生命,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反映了人们在感情与外在美之间的思考,传递出情感真实与瞬间美好的珍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双鬓:象征着女性的柔美与娇媚。
  • 灵犀:象征着心灵的感应与情感的细腻。
  • 明珠:象征着珍贵的美丽与价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灵犀”指的是: A. 一种花
    B. 心灵相通
    C. 珍珠
    D. 美丽的容颜

  2. “十斛明珠”在诗中比喻的是: A. 财富
    B. 美丽
    C. 爱情
    D. 友谊

  3. 本诗的中心思想是: A. 对金钱的追求
    B.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C. 自然景色的描绘
    D. 对权利的渴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对女性美的描写
  • 宋代李清照的词作,如《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比较李慈铭的《减字木兰花》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可以发现两位诗人在女性美的表现上虽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李慈铭更侧重于情感的细腻描绘,而李清照则在情感的表达上更为直接与热烈。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李慈铭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