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时间: 2025-01-01 16:24:35

物产原希世,风流更折冲。

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

远业终三事,仁声达九宗。

方祈酌周斗,何意辍秦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物产原希世,风流更折冲。
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
远业终三事,仁声达九宗。
方祈酌周斗,何意辍秦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韩献肃公的怀念与哀悼。他原本是世间少有的优秀人才,才华横溢,品德高尚。他在京城担任过重要职务,负责治安和财政,贡献巨大。虽然他的事业涉及多个方面,但他始终关注为民之事,声名远扬,受到尊重和爱戴。如今他已经离世,令人感到惋惜与不舍。

注释:

  • 物产:指自然资源或财富。这里用以形容韩献肃公的才华与能力。
  • 折冲:意为冲突、争斗,这里指他风流倜傥,善于应对复杂局面。
  • 决疑:解决疑虑,指他在处理复杂事务上有着卓越的能力。
  • 京兆尹:古代官职,负责京城的治安和民政。
  • 大司农:掌管国家农业和粮食的官职,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 仁声:仁德的声誉,指他为人仁爱,受到百姓的爱戴。
  • 九宗:指古代的宗族,象征广泛的影响力与声望。
  • 周斗:古代的容量单位,诗中用以比喻量酒,象征酌情而饮。
  • 秦舂:指古代的舂米工具,暗示对农事的关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作为“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风豪放、清新,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与自然。

创作背景:本诗是黄庭坚为悼念韩献肃公而作。韩献肃公为人正直,才能出众,因此黄庭坚在此诗中不仅表现了对他的哀悼,也表达了对其杰出品质的赞美。

诗歌鉴赏:

《韩献肃公挽词三首》是黄庭坚为悼念韩献肃公而写的哀词,诗中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韩公的德行与才能。首句“物产原希世”开篇即指出韩公的才华在世上是极为罕见的,接着用“风流更折冲”则强调了他在风华与气度上的卓越,令人折服。紧接着的“决疑京兆尹”,表现出他在治理事务中出色的能力,能够解决疑难问题,这让他在京城的任职中更加令人信服。

而“富国大司农”则体现了他对国家经济的贡献,显示出韩公不仅具备政治才能,还非常关注民生。接下来的“远业终三事”,则暗示着韩公一生的追求与努力,强调他不仅精于政务,还在仁德、声望等多个方面造福百姓。

最后两句“方祈酌周斗,何意辍秦舂”,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韩公离世的深切惋惜,仿佛在感叹他的人生与成就,这种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无奈与悲痛。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真挚,展现了黄庭坚深厚的诗才与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物产原希世”:韩公才华横溢,世间罕见。
  2. “风流更折冲”:他的风范与气度使他能够在复杂局势中游刃有余。
  3. “决疑京兆尹”:在处理政务上,他能够果断解决问题。
  4. “富国大司农”:他对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5. “远业终三事”: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与理想。
  6. “仁声达九宗”:他的仁德声誉广泛传播,受到尊重与爱戴。
  7. “方祈酌周斗”:象征着对他的敬意与怀念。
  8. “何意辍秦舂”:感叹他已离世,令人痛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决疑京兆尹,富国大司农”,强调了韩公在政务上和经济上的双重成就。
  • 比喻:用“酌周斗”来比喻对韩公的怀念,表现情感深厚。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悼念韩献肃公,突出其才华与德行,表达对他离世的惋惜与敬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物产:象征人才及其稀有性。
  • 风流:表现出韩公的气质与非凡。
  • 仁声:象征着他的影响力和德行。
  • 周斗:象征酒,与情感的酌饮相结合,表现追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韩献肃公担任过哪个官职? A. 大司农
    B. 京兆尹
    C. 护国大将军
    D. 太府卿

  2. “物产原希世”中的“物产”指的是什么?
    A. 财富
    B. 自然资源
    C. 人才
    D. 以上都是

  3.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描写自然
    B. 赞美友人
    C. 悼念韩献肃公
    D. 记录历史事件

答案

  1. B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哀江头》
  • 白居易《琵琶行》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韩献肃公挽词与杜甫的《哀江头》都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前者更侧重于对才德的赞美,后者则更多表现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