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韦参军》
时间: 2025-01-04 08:41:09意思解释
别韦参军
原文展示: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
白话文翻译:
在我二十岁时,我放下了书剑,向西行去长安城。
我抬头望着你的门,指尖计算着你将成为公卿的时日。
国风轻盈地流传着,朝廷的欢声笑语盈满宇宙。
白璧只赐予那些近臣,平民无法接近明主。
我回到洛阳时,未曾辜负郭氏的恩情,
东去梁宋,那里并非我的故土。
兔苑因农事不登,雁池钓鱼让我心中长久苦闷。
世人遇见我皆是平常,唯独你对我最为亲密。
我庆幸能在百年中见到这样的交情,从未一天忘记我家贫困。
在白天弹棋击筑,晚上纵酒高歌在杨柳旁。
尽兴之后散去,心中惆怅,惊扰了我的神思。
男子汉大丈夫不应像儿女那样分别,临别时泪水沾湿衣巾。
注释:
- 解书剑:放下书本和剑,暗指告别士人生活,开始游历。
- 君门:指君王的门庭,象征权力与荣耀。
- 白璧:白色美玉,比喻珍贵的赏赐。
- 兔苑、雁池:象征着自然,暗示着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临岐:在离别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生于公元702年,卒于公元765年。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气势磅礴著称,尤其擅长边塞诗和送别诗。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高适与友人韦参军即将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谊的珍重和离别的伤感,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仕途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别韦参军》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对友谊的深厚感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的“二十解书剑”,不仅是对自己青年时期的回忆,也是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诗人用长安城象征理想的地方,暗示着对仕途的向往。
中间部分提到的“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则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力的不屑。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交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最后几句描绘了欢聚后的惆怅,离别时的泪水沾湿衣巾,情感极为真挚,令人动容。
整首诗在构思上层次分明,情感细腻而深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际关系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友情的执着与珍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诗人表达自己年轻时放弃书生身份,向长安追求理想。
-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抬头望着权力的象征,暗含对仕途的渴望。
- “国风冲融迈三五,朝廷欢乐弥寰宇。”:描绘当时国家的繁荣与朝廷的欢愉,反衬诗人的孤独。
-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揭示社会的不公,表达对平民的无奈。
- “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长苦。”:自然意象中蕴含的生活苦闷。
- “世人遇我同众人,唯君于我最相亲。”:强调与韦参军的特殊情谊。
- “且喜百年见交态,未尝一日辞家贫。”:珍惜友谊,回忆与朋友的相处。
-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描绘欢聚时光的快乐。
- “欢娱未尽分散去,使我惆怅惊心神。”:离别时的惆怅与不舍。
- “丈夫不作儿女别,临岐涕泪沾衣巾。”:表达男子汉的情感与坚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弹棋击筑”,形式工整,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比喻:用“白璧”比喻珍贵的权力和地位,反映社会的不平等。
- 象征:兔苑、雁池象征宁静的生活,反映诗人的内心向往。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友谊与离别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感恩,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意象分析:
- 书剑:象征理想与抱负。
- 长安:代表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 白璧:象征着权力的交换与不平等。
- 兔苑、雁池:自然意象,代表宁静生活的向往。
- 泪水:情感的流露,体现离别时的伤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二十岁时放弃了什么?
- A. 书剑
- B. 朋友
- C. 家乡
- D. 工作
-
诗中的“白璧”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友情
- D. 自然
-
诗人对韦参军的感情是怎样的?
- A. 疏远
- B. 亲密
- C. 冷漠
- D. 竞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送友人》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高适的《别韦参军》与杜甫的《送友人》都表现了离别的伤感,但高适更侧重于对友谊的描绘,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态度。两者的情感基调虽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高适诗文研究》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别韦参军》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