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 六月二十八夜病目不能事,漫写云溪十二月风情词遣之 其三》
时间: 2025-01-19 13:52:3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溪三月风情好,水色山光酣嫩照。林间明灭暮朝岚,十里新花吞雨饱。先生偶出无昏晓,百景来趋求画稿。春云渐捲渐惺忪,春服渐轻渐窈窕。
白话文翻译:
云溪在三月时节风情万种,山水的色彩在阳光下鲜嫩照人。林间的晨昏云雾时隐时现,十里新开的花儿在雨中饱满娇艳。偶尔有先生外出,日夜不停地寻求画作的灵感。春天的云彩渐渐卷起,若隐若现,春装也渐渐轻薄,显得更加婀娜多姿。
注释:
- 云溪:指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可能是诗人所居住或游历的地方。
- 酣嫩:形容水色和山光的柔和、鲜亮。
- 明灭:形容云雾的变化,隐约可见。
- 新花吞雨饱:形容新开的花朵在雨水滋润下,显得娇艳欲滴。
- 先生:指文人或画家。
- 渐惺忪:形容春云渐渐卷起,像睡眼惺忪一样迷离。
- 窈窕:形容女子身材苗条,也形容事物纤细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风光、人生哲理为主题,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生活中的点滴。其诗风清新自然,充满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因病无法外出游玩之际,他通过描绘云溪的春景,表达内心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与对生命的思考。诗中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卢青山的《木兰花》以云溪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柔美。全诗采用了细腻的描写手法,每一句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开头两句“云溪三月风情好,水色山光酣嫩照”,展现了春天特有的美丽,水色和山光在阳光下显得特别迷人,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场景。接下来的“林间明灭暮朝岚”,则通过晨昏云雾的变化,表现了自然的神秘与多变,使人仿佛置身于此,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十里新花吞雨饱”一句,生动地描述了新花在雨水中愈发娇艳的景象,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蓬勃。这种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与深厚的情感。
“先生偶出无昏晓,百景来趋求画稿”,则反映了艺术创作与自然灵感的紧密关系。诗人在春天的美景中,感受到创作的灵感不断涌现,表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春云渐捲渐惺忪,春服渐轻渐窈窕”,不仅描绘了春天的云彩与服饰的变化,还蕴含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整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心中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溪三月风情好:描绘云溪春天的美丽景色。
- 水色山光酣嫩照:形容水和山的色彩在阳光下鲜亮动人。
- 林间明灭暮朝岚:描绘林间晨昏的云雾变化。
- 十里新花吞雨饱:新花在雨水中愈加娇艳。
- 先生偶出无昏晓:画家在自然中不断寻找灵感。
- 百景来趋求画稿:自然景色吸引人们来创作。
- 春云渐捲渐惺忪:春云的变化给人一种恍惚之感。
- 春服渐轻渐窈窕:春天的服装轻薄,彰显出女性的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春云渐捲渐惺忪”来比喻春天的轻柔与迷离。
- 拟人:云彩和花朵被赋予了生命,使自然景色更加生动。
- 对仗:如“酣嫩照”和“明灭暮朝岚”,形成和谐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色为主线,抒发了对生命与艺术的热爱,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溪:象征自然、宁静的生活环境。
- 水色山光:代表生机与和谐的自然景象。
- 新花: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
- 先生:代表艺术家的追求与努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云溪”指代什么地方? A. 大海
B. 一处风景名胜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城市 -
“十里新花吞雨饱”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冬日的寒冷
C. 春天花开的美丽
D. 夏天的炎热 -
诗中提到的“先生”指的是谁? A. 学者
B. 画家
C. 农民
D. 商人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木兰花》都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但前者更注重晨景的静谧,而后者则强调自然的多样性和艺术的灵感。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
-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与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