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高秘丞》

时间: 2025-01-17 09:52:31

簿书壅处精神健,风俗浇时质性淳。

公退种花常满县,政成驯雉不惊人。

指麾细柳通河外,歌咏《甘棠》付汉滨。

惆怅不能留自助,谩将樽酒驻车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高秘丞 曾巩 〔宋代〕

簿书壅处精神健,风俗浇时质性淳。 公退种花常满县,政成驯雉不惊人。 指麾细柳通河外,歌咏甘棠付汉滨。 惆怅不能留自助,谩将樽酒驻车轮。

白话文翻译:

在文书堆积的地方精神依然健旺,风俗浮薄时本性却更显淳朴。 公务之余常种花使全县花香四溢,政绩显著连驯养的雉鸟也不惊扰人。 指挥细柳枝条让河水流通到河外,歌颂甘棠树的诗篇传到汉水之滨。 惆怅中无法留下自力更生,只能举杯劝酒暂留车轮。

注释:

字词注释:

  • 簿书壅处:指文书堆积的地方。
  • 风俗浇时:指风俗浮薄的时代。
  • 质性淳:本性淳朴。
  • 公退:公务之余。
  • 种花常满县:指在公务之余种植花卉,使全县花香四溢。
  • 政成驯雉不惊人:政绩显著,连驯养的雉鸟也不惊扰人。
  • 指麾细柳:指挥细柳枝条。
  • 歌咏甘棠:歌颂甘棠树的诗篇。
  • 付汉滨:传到汉水之滨。
  • 惆怅不能留自助:惆怅中无法留下自力更生。
  • 谩将樽酒驻车轮:只能举杯劝酒暂留车轮。

典故解析:

  • 甘棠:出自《诗经·召南·甘棠》,歌颂召公的德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与王安石、苏轼并称“北宋三大家”。其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曾巩送别高秘丞的作品,表达了对高秘丞政绩的赞赏和对离别的不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高秘丞政绩的赞美,展现了其勤政爱民的形象。首联以“簿书壅处精神健”形容高秘丞在繁忙的公务中依然精神饱满,而“风俗浇时质性淳”则突出了其在浮薄的社会风气中保持淳朴的本性。颔联和颈联通过“种花常满县”、“政成驯雉不惊人”、“指麾细柳通河外”、“歌咏甘棠付汉滨”等具体事例,进一步描绘了高秘丞的政绩和德行。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通过“惆怅不能留自助”和“谩将樽酒驻车轮”抒发了深切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对比“簿书壅处”和“风俗浇时”,突出了高秘丞的精神状态和本性。
  • 颔联:通过“种花常满县”和“政成驯雉不惊人”,具体描绘了高秘丞的政绩。
  • 颈联:通过“指麾细柳通河外”和“歌咏甘棠付汉滨”,进一步赞美了高秘丞的德行。
  • 尾联:通过“惆怅不能留自助”和“谩将樽酒驻车轮”,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首联通过“簿书壅处”和“风俗浇时”的对比,突出了高秘丞的精神状态和本性。
  • 拟人:颔联通过“政成驯雉不惊人”,将雉鸟拟人化,形象地展现了高秘丞的政绩。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如“簿书壅处”对“风俗浇时”,“种花常满县”对“政成驯雉不惊人”等,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高秘丞政绩的赞美,展现了其勤政爱民的形象,同时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和无奈,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美好品质的推崇。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簿书壅处:文书堆积的地方,象征繁忙的公务。
  • 风俗浇时:风俗浮薄的时代,象征社会风气。
  • 种花常满县:种植花卉,象征美好的政绩。
  • 政成驯雉不惊人:驯养的雉鸟,象征和谐的社会环境。
  • 指麾细柳:指挥细柳枝条,象征治理能力。
  • 歌咏甘棠:歌颂甘棠树的诗篇,象征德政。
  • 谩将樽酒驻车轮:举杯劝酒,象征离别的不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簿书壅处精神健”形容了高秘丞在什么情况下依然精神饱满? A. 在繁忙的公务中 B. 在风俗浮薄的时代 C. 在种植花卉时 D. 在指挥细柳时

  2. 诗中“政成驯雉不惊人”通过什么手法展现了高秘丞的政绩? A. 对比 B. 拟人 C. 对仗 D. 象征

  3. 诗中“歌咏甘棠付汉滨”涉及的典故出自哪里? A. 《诗经·召南·甘棠》 B. 《论语》 C. 《史记》 D. 《汉书》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送别》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送别》与曾巩的《送高秘丞》都表达了送别之情,但王安石的诗更多地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曾巩诗集》
  • 《诗经注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