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溪》

时间: 2024-12-29 19:31:57

迎月步秋溪,芦长与树齐。

水光连汉近,夜气压山低。

岸隔呼渔渡,林疏见鸟栖。

酒微风力劲,归袖冷凄凄。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溪
作者: 沈说 〔宋代〕

迎月步秋溪,芦长与树齐。
水光连汉近,夜气压山低。
岸隔呼渔渡,林疏见鸟栖。
酒微风力劲,归袖冷凄凄。


白话文翻译:

在明月的照耀下,我漫步在秋天的小溪旁,芦苇的高度与树木相当。水面的光辉与天上的星汉相连,夜晚的气氛让山峦显得更加低沉。岸边隔着溪流呼唤渔夫渡过,稀疏的树林中可以看到鸟儿栖息。微醺的酒意在劲风中荡漾,归来的衣袖感到一阵阵的寒冷。


注释:

字词注释:

  1. 迎月:在月光下。
  2. 秋溪:秋天的小溪。
  3. 芦:指芦苇。
  4. 汉:指银河,象征夜空中的星河。
  5. 夜气:夜晚的气氛。
  6. 压:使...感到沉重。
  7. 渔渡:渡口,渔夫渡河的地方。
  8. 冷凄凄:形容寒冷而凄凉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和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说是宋代诗人,生于南宋,具体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常以自然景观为题材,情感细腻,语言清新。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秋季,可能是在一次秋游中所写,表达了诗人对秋天自然景色的欣赏以及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溪》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景的诗,诗人在月光的照耀下漫步于秋溪,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场景。全诗通过“迎月”、“水光”、“夜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诗意的氛围。起句“迎月步秋溪”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的情态,随后“芦长与树齐”的描写则生动地描绘了秋季的生机盎然。

“水光连汉近”一句,意象极其优美,水面与星河相连,展现了天地间的和谐与美丽。接下来的“夜气压山低”则让人感受到秋夜的压迫感,似乎山峦在夜色中显得更加沉重。诗人在岸边呼唤渔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而“林疏见鸟栖”则暗示着秋天的宁静和孤寂。

最后两句“酒微风力劲,归袖冷凄凄”把个人情感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微醺的酒意与寒冷的衣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迎月步秋溪:在月光下走在秋溪旁,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2. 芦长与树齐: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芦苇已长得和树木一样高,表现出秋天的丰盈。
  3. 水光连汉近:水面闪烁的光辉与银河相连,展现了水与天的交融之美。
  4. 夜气压山低:夜晚的气息让山显得更加沉重,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感受。
  5. 岸隔呼渔渡:岸边与溪流隔开,呼唤渔夫渡过,体现人与自然的互动。
  6. 林疏见鸟栖:稀疏的树林中可以见到鸟儿栖息,增加了秋天的生动感。
  7. 酒微风力劲:微醺的酒意在风中荡漾,感受到自然的力量。
  8. 归袖冷凄凄:回家时衣袖感到寒冷,表达了一种孤独的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光连汉近,夜气压山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水光连汉”,将水面与银河相提并论,创造了美丽的意象。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性,如“呼渔渡”,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蕴含着孤独与思索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
  2. 秋溪:代表自然与生命的流动。
  3. 芦苇:象征生机与繁茂。
  4. 水光:象征美好与希望。
  5. 夜气:象征深邃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水光连汉近”中的“汉”指什么?

    • A. 大河
    • B. 银河
    • C. 湖泊
  2. 诗人感受到的夜晚气氛是怎样的?

    • A. 明亮
    • B. 压抑
    • C. 温暖
  3. 诗中提到的“归袖冷凄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欢乐
    • B. 寂寞
    • C. 激动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月光下的孤独情感,但更偏向于豪放与洒脱,而《秋溪》则更显细腻与沉静。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宋代诗人研究》
  3. 《古诗词名句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