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醴颂
北郭子,竹林居。
酝玉醴,拨浮蛆。
味橘露,色鹅雏。
春盎盎,想可。
鱼枕蕉,正阙渠。
来问字,傥借书。
扫三径,待双鱼。
白话文翻译:
北边的郭子,居住在竹林中。
酿造甘甜的美酒,拨开浮在上面的蛆虫。
品尝橘子露,颜色像小鹅雏。
春天的景象欣欣向荣,想必是美好的。
鱼枕在蕉叶上,正缺少水渠。
来问我写字,或许能借书给你。
扫除三条小径,等待双鱼。
注释:
字词注释:
- 北郭子:指北方的一个地方或人名,可能代指隐居者。
- 玉醴:指的是美酒,含有“玉”字的美好寓意。
- 拨浮蛆:拨开水面上的蛆虫,象征清理杂物,保持纯净。
- 橘露:橘子的汁液,清甜可口。
- 鹅雏:小鹅,象征天真可爱。
- 盎盎:形容春天生机盎然。
- 鱼枕:鱼在水中游弋,像枕头一样。
- 蕉:指香蕉或蕉树,常与热带的生机联系。
- 阙渠:缺少水道,暗示不便之处。
- 傥:或许,也许,表示一种可能性。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使用的一些意象和场景,如竹林、鱼、蕉等,常见于古代文人诗词中,象征清幽的隐居生活和自然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玉醴颂》创作于黄庭坚隐居时期,反映了他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来访的期待,表现了文人对朴素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玉醴颂》是一首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的诗,透过细腻的意象,将北郭竹林的幽静与春天的生机融为一体。开头的“北郭子,竹林居”立刻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宁静的画面,仿佛可以听见竹叶间的风声和鸟鸣。接下来的“酝玉醴,拨浮蛆”,则传达出一种对美酒的酿造过程中的细致与讲究,暗示着诗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味橘露,色鹅雏”中,橘子的清甜和鹅雏的可爱,既是对春天生机的赞美,也隐含了生活的美好滋味。全诗在描绘自然和生活的同时,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期待与友谊的珍视,“来问字,傥借书”则表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诗人乐于分享自己的学识与资源。
最后的“扫三径,待双鱼”,不仅描绘了竹林小径的清幽,也象征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意象,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他作为文人的独特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北郭子,竹林居:描绘隐居环境,显示出宁静的生活状态。
- 酝玉醴,拨浮蛆:描绘诗人酿酒的细致过程,强调对品质的追求。
- 味橘露,色鹅雏:通过橘子汁与鹅雏的比喻,表达食物的美好与生活的乐趣。
- 春盎盎,想可:描绘春天的生机,传达对春天的赞美与向往。
- 鱼枕蕉,正阙渠:表现自然的和谐,但也暗示生活中某种缺乏。
- 来问字,傥借书:表达对友人来访的期盼,体现文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助。
- 扫三径,待双鱼:暗示清理环境后期待美好事物的到来,富有诗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味橘露,色鹅雏”,将味道与颜色进行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让它们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情感共鸣。
- 对仗:如“来问字,傥借书”,构成了整首诗的平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隐逸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期盼,传达了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与文学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林:象征清幽、高洁的隐逸生活。
- 玉醴:代表美好的生活品质与享受。
- 橘露:象征自然的馈赠,甜美的生活。
- 双鱼:象征友谊与美好生活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玉醴”指的是什么?
- A) 酒
- B) 水
- C) 食物
-
“味橘露,色鹅雏”意在表现什么?
- A) 自然的美
- B) 生活的乐趣
- C) 友谊的珍贵
-
诗中“扫三径,待双鱼”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失落
- B) 期待
- C) 忧伤
答案:
- A) 酒
- B) 生活的乐趣
- B) 期待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饮酒》(陶渊明):同样表现隐逸生活和自然的诗作。
- 《春夜喜雨》(杜甫):描绘春天生机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诗作常常围绕自然与人文,黄庭坚更注重细腻的意象,而苏轼则更多表现豪放与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 《黄庭坚诗集》
- 《宋代诗词概论》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