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豆粥能驱晚瘴寒,与公同味更同餐。
安知天上养贤鼎,且作山中煮菜看。
白话文翻译:
豆粥能够驱散夜晚的寒气,和您一起品尝,更是同桌共餐。
哪里知道天上养贤的鼎,倒不如在山中慢慢煮菜欣赏。
注释:
- 豆粥:一种用豆子煮成的粥,通常被视为简单而温暖的食物。
- 晚瘴寒:指晚上潮湿寒冷的天气,瘴气是指潮湿的空气引起的疾病。
- 与公同味更同餐:与您共享美食,更是一起用餐。
- 天上养贤鼎:指的是传说中天上有一个用来烹饪贤人的鼎,象征着理想的食物。
- 山中煮菜看:在山中煮菜,享受自然,象征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精湛的书法技艺闻名。黄庭坚的诗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常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黄庭坚与友人李任的相聚之时,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生活的简单乐趣。诗中提到的豆粥,既是生活的简朴象征,也是温暖的美好回忆。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宋代士人常以简朴的生活方式自我陶醉,在这种环境中友谊显得尤为珍贵。
诗歌鉴赏:
《答李任道谢分豆粥》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餐的生活情景,蕴含着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豆粥”引入,既是一种具体的食物,也象征着温暖和亲切。在寒冷的晚间,豆粥不仅驱散了寒气,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情谊。诗人通过简单的饮食,传达出一种生活的满足和对友谊的珍惜。接下来的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思,提到“天上养贤鼎”,暗示着理想和追求的高度,但同时又表现出对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热爱,强调山中煮菜的悠然自得。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也折射出对人生的思考。
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黄庭坚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豆粥能驱晚瘴寒:
- 豆粥的温暖能驱散夜晚的寒冷,展现了生活的简朴和温馨。
-
与公同味更同餐:
- 和朋友一起分享美味,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交流。
-
安知天上养贤鼎:
- 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可能并不需要依赖天上的奇珍异宝。
-
且作山中煮菜看:
- 在山中享受简单的生活,反而更显洒脱自在,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豆粥比作驱寒的良药,暗示友谊的温暖。
- 对仗:上下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象征:豆粥象征着简单、温暖的生活,而“天上养贤鼎”则象征理想与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豆粥:象征温暖、亲情和简单的快乐。
- 晚瘴寒:象征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
- 养贤鼎:象征理想与追求,反映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
- 山中:象征自然与自在,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答李任道谢分豆粥》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A. 杜甫
B. 黄庭坚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豆粥”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友谊与温暖
C. 知识
D. 权力 -
诗中“天上养贤鼎”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物质的追求
B. 对理想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敬畏
D.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赠汪伦》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情和友谊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对生活艰辛的感慨。
- 李白《赠汪伦》:与黄庭坚的诗一样,体现了对友谊的珍视,不过更突出豪放的个性和洒脱的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