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奉呈吉老县丞》
时间: 2025-01-19 22:35: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太和奉呈吉老县丞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山拥鸠民县,江横决事厅。
土风尊健讼,吏道要繁刑。
觟左角右虒今无种,蒲卢教未形。
里多齐瞯氏,材谢宋庖丁。
令尹三年课,斯人万物灵。
吾方师岂弟,僚友助丹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县城的自然风光和社会风气。这里的山环绕着鸠民县,江水横流着流经处理事务的厅堂。当地的风俗崇尚刚强的诉讼,官吏的制度却繁复而严厉。现在这里没有种植觟(古代一种酒器)和虒(古代一种草),蒲卢教也还没有形成。村子里有很多齐国的瞯氏,而谢家(宋庖丁)则是个杰出的厨师。县令在这三年的治理中,让这个地方的万物生灵得以和谐。我们之间的师徒关系是多么的亲密,朋友们共同助我作画。
注释:
- 鸠民:指的是聚集在此地的百姓,鸠为鸟类,有聚集之意。
- 土风:地方的风俗。
- 健讼:强调诉讼的频繁和激烈。
- 吏道:指的是官吏的规章制度。
- 觟、虒:古代酒器和草,指没有农作物的种植。
- 蒲卢教:可能是指某种文化或宗教尚未形成。
- 齐瞯氏:指的是古代齐国的瞯氏家族。
- 宋庖丁:指的是《庄子》中的庖丁,技艺高超的厨师。
- 令尹:县令,地方官。
- 丹青:指的是绘画或艺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居士,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其诗风清新自然,富于情感,擅长山水诗,常以写景抒情见长,且与苏轼交往密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黄庭坚担任地方官时,反映了他对地方治理的思考与感悟。诗中透露出对乡土的热爱以及对民生的关心,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官员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优美,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风气。开篇“山拥鸠民县,江横决事厅”,以山水相间的自然景观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接着,诗人转向当地的风俗与官吏的行为,通过“土风尊健讼,吏道要繁刑”批判了当地官吏繁复的刑法与愈演愈烈的诉讼风气,体现了对民众生活的忧虑。
而“觟左角右虒今无种,蒲卢教未形”则在描绘当地经济文化的落后,反映了诗人对文化发展的期待。最后,诗人通过“吾方师岂弟,僚友助丹青”的结尾,展现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艺术追求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结构严谨,体现了黄庭坚对社会和艺术的双重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拥鸠民县:描绘了山环绕着鸠民县的自然景观,展现了优美的地理环境。
-
江横决事厅:江水横流,流经处理事务的厅堂,暗示着生活的流动与变化。
-
土风尊健讼:当地风俗崇尚强烈的诉讼,体现了民众的权利意识。
-
吏道要繁刑:官吏制度繁复,强调了社会治理的复杂性。
-
觟左角右虒今无种:指的是地方经济文化的落后,缺乏多样性。
-
蒲卢教未形:显示出文化尚未发展的状态。
-
里多齐瞯氏:提到当地的名门望族,增添了地方的文化底蕴。
-
材谢宋庖丁:借用庖丁来比喻技艺高超的人,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
令尹三年课:提到县令治理三年的成就,表现出对地方治理的关注。
-
斯人万物灵:表现出对万物的关心,体现出诗人的慈悲情怀。
-
吾方师岂弟:表达了师徒之间的亲密关系。
-
僚友助丹青:强调了与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合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庖丁比作技艺高超的人。
- 对仗:如“觟左角右虒今无种”,使用对仗手法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与关注,反映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以及对人才和文化发展的期待,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山:象征着稳固与宁静。
- 江:象征着流动与变幻。
- 鸠民:代表普通百姓,反映社会的基层。
- 觟与虒:象征文化与经济的缺失。
- 丹青:象征艺术与友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县令治理了多少年? A. 一年
B. 三年
C. 五年
D. 十年 -
诗中“土风尊健讼”指的是? A. 崇尚和谐
B. 崇尚诉讼
C. 崇尚武力
D. 崇尚文艺 -
诗中提到的“蒲卢教”是什么? A. 一种饮食
B. 一种文化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黄庭坚《太和奉呈吉老县丞》 vs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两者都体现了对地方风俗的观察与思考,但黄庭坚更侧重于社会治理与民生,而苏轼则展现了个人的豪情壮志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通论》